到农村当教师 回家乡兴教育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05-09-02浏览次数:2437


    来源:文汇报 2005年9月1日

    作者:苏军

         495名上海高校应届毕业生赴市郊任教仪式举行

    昨天,在市科教党委、市教委举行的2005年上海高校应届毕业生赴市郊农村学校任教入师仪式上,495名新教师向全市大学生发出了“到农村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倡议。

    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教,为上海教育均衡化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据了解,随着城市从600平方公里扩展到6000平方公里,上海城区与郊区之间教育水平差距正在拉大。这次高校毕业生到市郊农村学校任教,有利于提高市郊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的整体水平,推动义务教育的均衡化发展。

    昨天上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懿德楼二楼报告厅,站在“2005 年上海高校应届毕业生赴市郊农村学校任教入师仪式”大红色会幅下,金山区教育局局长徐虹一脸喜庆,“这里的感觉真好”。

    来自奉贤、青浦的任教教师代表提早一个小时就来到了会场,心情非常激动。家住徐家汇的孔亮,是上海师范大学地理系本科毕业生,她主动要求到奉贤洪庙中学当一名中学地理教师,因为她了解到农村出生的地理教师比较少,而“在农村,地理所学的关于气候、水文、土壤等知识都会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这里会成为她的“第二个家”。

    在今年495名赴市郊农村任教毕业生的行列中,回家乡兴教育,回母校做老师,成为一个鲜明特点。记者在现场,就巧遇了不少“家乡人”。上师大数学系毕业,到金山区金卫中学教书的戎一超和李静,都是金山人,而且小戎就是金卫中学的毕业生。读大学时,小戎经常回母校转转,老师一句“你回来吧”的“玩笑话”,让他坚定了回母校任教的信心。同济大学材料工程系毕业的奚金花,这几天已在自己的家乡——崇明的扬子中学忙开了,“家乡很亲切,而且我喜欢与孩子打交道,当个老师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早在大三时就决定到家乡任教的她,已通过电话与班上所有同学联系了一遍,并在军训时与学生“同学”了一遍。面对数学老师与班主任的“双重角色”,她充满了热情和信心。

    市科教党委书记李宣海十分认同这种“回家”的归属感与责任感,他的一句“对在座的各位,最合适的称呼不是‘同学’,而是‘同事’”的开场白和“迎接你们的是一片更为广阔的天空,政府和学校将竭力为你们的成长提供良好条件”的话语,打动了新老师的心。

    “回家乡当老师,这是我的选择与责任”。热烈的入师仪式,展开了新教师们光荣的教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