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民晚报2009年2月3日
实习生:杨晓芸 本报记者:陆梓华
亲身感受春运的紧张和忙碌,体验服务社会的快乐——学生当车站志愿者动手还动脑
在铁路上海南站,前两天出现一群戴着志愿者袖章的年轻人。他们是百余名上海师范大学金融学院学生,寒假里来到上海南站开展为期5天的“阳光暖流系春运”活动。
指引初次来沪的人们前往目的地,维持站内及附近轨道交通1、3号线换乘通道秩序,帮助老弱病残提行李……每天下午2时到5时,志愿者在不同岗位忙碌。“虽然在冷风里吹,但能够帮助旅客寻路、帮助交通部门缓解春运压力,服务社会,我们心里觉得暖暖的!”大家深有感触地说。
在南站工作人员眼中,这些年轻人负责、肯吃苦,并且,很聪明,还通过亲身实践,为世博会接待工作搜集一些金点子,提出合理建议。
“您的车票在哪里买的,购买是否方便”“您认为志愿者是否必要”……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发挥特长开展现场调研。大一女生张庆庆笑言,南来北往客流很大,大家最担心的是可能听不懂某些地方方言,幸好,最后都“化险为夷”。一次,一名外国旅客说着一种大家完全陌生的语言寻求帮助,最后,同学们试着用英语沟通,没想到成功了。这引起同学们思考,在各大交通枢纽,究竟需要配备懂几种语言的志愿者,才能满足需要?
“南站广场大,附近交通多,人口密度也高,能不能让站内咨询处‘流动’起来,标志也能再清晰些?”“南站是否可以开设一个长期的志愿者服务站点,或者在像春运这样的高峰期临时开设,满足旅客需求?”同学们向管理部门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大家坦言,若不是亲身经历,很难感受春运的紧张和忙碌。虽然这次志愿服务活动结束了,但自己关爱社会、服务社会的行动,才刚刚开始。
另:“中国教育在线”全文转载该篇报道
实习生:杨晓芸 本报记者:陆梓华
亲身感受春运的紧张和忙碌,体验服务社会的快乐——学生当车站志愿者动手还动脑
在铁路上海南站,前两天出现一群戴着志愿者袖章的年轻人。他们是百余名上海师范大学金融学院学生,寒假里来到上海南站开展为期5天的“阳光暖流系春运”活动。
指引初次来沪的人们前往目的地,维持站内及附近轨道交通1、3号线换乘通道秩序,帮助老弱病残提行李……每天下午2时到5时,志愿者在不同岗位忙碌。“虽然在冷风里吹,但能够帮助旅客寻路、帮助交通部门缓解春运压力,服务社会,我们心里觉得暖暖的!”大家深有感触地说。
在南站工作人员眼中,这些年轻人负责、肯吃苦,并且,很聪明,还通过亲身实践,为世博会接待工作搜集一些金点子,提出合理建议。
“您的车票在哪里买的,购买是否方便”“您认为志愿者是否必要”……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发挥特长开展现场调研。大一女生张庆庆笑言,南来北往客流很大,大家最担心的是可能听不懂某些地方方言,幸好,最后都“化险为夷”。一次,一名外国旅客说着一种大家完全陌生的语言寻求帮助,最后,同学们试着用英语沟通,没想到成功了。这引起同学们思考,在各大交通枢纽,究竟需要配备懂几种语言的志愿者,才能满足需要?
“南站广场大,附近交通多,人口密度也高,能不能让站内咨询处‘流动’起来,标志也能再清晰些?”“南站是否可以开设一个长期的志愿者服务站点,或者在像春运这样的高峰期临时开设,满足旅客需求?”同学们向管理部门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大家坦言,若不是亲身经历,很难感受春运的紧张和忙碌。虽然这次志愿服务活动结束了,但自己关爱社会、服务社会的行动,才刚刚开始。
另:“中国教育在线”全文转载该篇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