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闻晚报 2009年11月27日 B06版
记者:张骞陈如实
标题:志高者方能远行 升学周刊专访上师大天华学院
今年是本市高校独立学院迎来首届毕业生。上周末,2009“天华杯”电子专业人才设计与技能大赛全国总决赛在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顺利落下帷幕。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领导、专家和各参赛单位,对赛事的安排给予了高度评价,显示了天华学院非同寻常的管理能力。值此机会,周刊记者采访了这所年轻高等学府,了解他们四年来的办学情况和教育质量,本市独立学院首次接受媒体关于办学、就业、育人、校风、质量等全方位检验。办 学
多门考试全市名列前茅
天华学院教学副院长陈新斌博士,年仅四十出头、充满活力,工作起来雷厉风行,被全校称为 “拼命三郎”。他如数家珍地向记者讲起天华学院这几年的办学成果,道出了一连串令人惊叹的数字:
2007年第二届中国汽车服务营销技巧大赛总决赛在广州举行,天华学院学生吴怡瑾一路过关斩将,登上最高领奖台。
如果说吴怡瑾获得总冠军是一花初放,后来在全校掀起的“你追我赶”,则培育了天华的万紫千红。 2007年上海市导游证考试平均通过率为32%,而天华学院首届毕业生通过率高达85%。2007年全国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全国本科院校平均一次通过率为59%,天华学院首届毕业生一次通过率为93%。 2009年全国英语专业八级考试,天华学院首届毕业生一次通过率为72%,比全国本科院校平均通过率高出25个百分点。上海市高等学校计算机一二三级考试,天华学院连续四年在全市本科院校中名列前茅。
韩素音青年翻译奖由于参赛者层次高、参加名校多、获奖难度大,被誉为英语翻译界的 “诺贝尔奖”。这样的硬骨头,天华敢啃吗?英语系常务副主任史文博士、老教授万正方带领25名学生和4名青年教师,迎难而上,最终在进入英译汉决赛的50名选手中,天华学院占有 8名,在汉译英的50名决赛选手中,天华学院也有1名。一个学校在这样等级的赛事中,取得如此成绩,是罕见的。天华学院也因此获得最佳组织奖。
据介绍,当史文博士和万正方教授从北京捧回10个奖项时,英语系的50多个青年教师将他俩团团围住,那股兴奋劲儿,就像欢迎两个凯旋的将军。
就 业
毕业生被企业当场挑走
上师大天华学院作为本市第二批民办独立学院,2005年才开始招生,今年才迎来首届毕业生,人才培养定位因此非常重要。天华学院学生的主打特色就是动手能力强。在今年年初举行的招聘会上,有好几名学生被企业相中,当场决定与其签协议,
“我们用研究生的部分课程内容来给本科生上课。 ”天华学院机械工程系常务副主任张洪兴教授介绍说。以机械系为例,一般本科院校对人才培养定位是研究设计性人才,而天华学院对人才培养的定位是技术应用型人才。事实上,目前市场上需求的70%的人才是技术应用型人才,而非研究设计性人才。
张洪兴教授说,为了增加学生的就业能力,他们系采取了三大措施:首先学院非常重视学生在高数、英语、计算机、物理等基础性学科上的成绩,为此不惜增加课时。为了让学生能“学习新技术、使用新设备、掌握新工艺”,学院投入巨资引进数控机床、三座标测量机、快速成型机等先进设备,建立实验室,让学生实地操作,而这些教学内容,在一本的不少高校里,要到研究生才能接触到。此外,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他们设计了五大实习环节,实践课程占到了整个人才培养计划的约45%,而在一般本科院校中,实践课只占教学计划的20-30%。
对此,陈新斌副院长表示,虽然恰逢全球金融风暴,对大学生就业造成一定压力,但是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在就业市场上仍是相对 “吃香”。因此,促进大学生就业,不能光依靠各校的就业指导中心,各学院层面如何面对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在学生能力提高方面下功夫,也是重要的课题。
据悉,2009年天华学院568名毕业生的就业落实率高达93%,并有20多名学生进入国内外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实现了首届毕业生的开门红。
育 人
培养人格健全大学生
常务副院长叶才福介绍,天华学院从立校之初就确立了以“诚信和责任”为核心的办学思想,为教育学生如何做人,专门建立了“四个阵地”。
一是举办名家系列文化讲座。请来了台湾大学著名国学大师傅佩荣教授,请来了山东大学新儒学著名代表人物、颜回第79代孙颜炳罡教授,请来了复旦大学等一大批知名学者,经常性举办高水平讲座,让学生充分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二是开设校本课程。为每个学生增加150个学时的特色教育。将优秀文学艺术、著名企业的经营之道、《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传统文化经典著作纳入教学计划,排入课表,计入学分。
三是日常的针对性教育。各班辅导员根据校本课程的统一安排,每周向所有学生发送两条关于如何做人、做事的名言警句,辅导员和学生干部结合班级里当时的思想动态,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讲解教育和引导。
四是修建文化长廊。天华学院拨款400万元修建了长达300米的文化长廊,陈列的内容包含热爱国家、奉献社会、孝敬父母、诚信待人、勤奋学习、砺志创业等六个方面。原党和国家领导人李岚清同志将文化长廊亲笔题名为“修身苑”。而颜炳罡教授在为文化长廊题记时,由衷赞叹:“天华学子,何其幸乎”。
天华学院院长石伟平教授是一个中国教育理论界重量级人物、全国著名专家。前年,香港一家著名大学以每年160万港币的薪酬,聘请他担任教学副校长。面对诱惑,他丝毫不为所动,义无反顾地坚守在天华的岗位上,这件事至今一直被人传为美谈。
石院长谈到,当前教育界的弊端已显而易见:一方面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应试化”和大学教育阶段的“轻松化”,另一方面是在教育过程中出现了知识和能力相分离、知识和人格相分离的不健康现象。因此,对于大学来说,最重要的使命无非是两个,一个是培养人格健全的大学生,另一个是让学生学到适应社会需要的知识。这两者缺一不可。但教育学生如何做人,无论如何应该放在首位。
校 风
开发大学生网上成长系统
作为一所民办高校,政府关注的焦点是校园稳定,家长关注的焦点是学生的健康成长。那么天华学院的校风建设如何呢?
据介绍,天华学院从实际出发,采取了三大基本做法,全力营造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校园环境:
一是建立两支学生辅导员队伍。一支是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正辅导员队伍,他们负责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学风建设;另一支是由海军陆战队和陆军侦察兵退伍士官组成的副辅导员队伍,他们都是共产党员,有班长的管理经历,主要负责学生的常态化军训,作风纪律养成,校园安全维护。两支队伍在上班时间上互相衔接,工作内容上互相配合,构成了对学生的全天候、全方位管理。
二是自主开发大学生网上成长系统。该系统分为学生用户、家长用户、辅导员用户和任课教师用户四个通道,详细记载着学生的学业成绩、遵守纪律、思想品德、奖惩事项等情况,家长即使远在千里之外,也能随时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这个系统加强了学院和家长的及时沟通,得到了家长的普遍欢迎和高度评价,他们对子女在天华学院读书,感到踏实、放心。
三是开展学生结对帮助和自我教育。天华学院长期坚持学生党员一对二,入党积极分子一对一的结对帮助制度,全校200多名学生党员、400多名积极分子可以带动800多个学生共同进步。这是一项非常务实且行之有效的工作,通过互助和自我教育,化解了各种矛盾,营造了良好校风,扩大了党组织的群众基础。
质 量
128个控制点确保教学质量
当前社会舆论普遍认为,民办高校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是急功近利,二是重利轻义。对此,天华学院认为,投资教育决不是以盈利为目的,而是践行长期奉献教育的理想和决心,
“重义轻利是民办学校最重要的操守。 ”天华学院董事长邹荣祥说,所谓“义”就是把受教育者的根本权益作为立校之本,紧紧抓住教学质量这个核心环节;把对学生负责作为全校工作的出发点,我们才能真正地取信于学生,取信于天下。
据了解,天华学院在上海民办高校中带头落实法人财产权,切实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办学四年来,不仅始终坚持不义之财分文不取,从未发生违规收费现象,而且应取之利分文未取,投资方没有分过一次红,拿过一分利。今年6月,在上海市召开规范教育收费工作会议上,天华学院作为全市唯一的高校代表,作了交流发言。
其次,狠抓教学质量。天华学院认为,维护学生的根本权益,最重要的是保证学生受到高质量的教育。天华学院历经四年,十易其稿,重点遴选出128个质量控制点,制订出一套完整的质量保障控制体系,现在已全面推行,有效地保证了教学和管理质量。
从去年开始,天华学院启动了“远航骨干人才培养工程”。这个工程特别重视管理团队和骨干教师的建设和储备,计划五年内重点培养50名左右的专职管理骨干和优秀党务工作者,150名左右的专职优秀骨干教师,培养和引进一大批国内外博士和学科带头人。目前,天华学院的领导班子平均年龄不到50岁,职能部门的中层干部平均年龄不到40岁,青年后备干部平均年龄也只有30岁左右。这样一个“老中青”结合的良好梯队,在民办高校里可以说是凤毛麟角。
党委书记郭天成自豪地表示:“天华学院董事会、党委和院部有一个长远的战略构想,即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一定要建立一支德才兼备的干部管理队伍和学术骨干队伍,至少保持学院30年可持续发展的稳定期。我们对此满怀信心。 ”
■学院简介: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2005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建校,是一所四年制本科层次的独立学院,独立招生,独立颁发毕业证书,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和独立校园,由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天华教育文化投资有限公司合作举办。学院地处嘉定工业区胜辛北路1661号,总投资5亿元,校园面积570亩,建筑16万平方米。
学院办学定位紧密结合上海市产业政策,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突出工科和师范教育特色,以培养应用型的专业人才为目标,适应上海地方经济、各大工业区及长三角地区现代化外向型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学院现有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教育学六个学科,设有20个专业,在校学生近600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