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解放日报 2009年12月27日 01版
记者:徐敏
标题:上海师大每周设立“开放日” 让中学生感受大学文化
本报讯 前天,每周一次的“走近上海师大———徐汇区青少年文化体验日”活动如期举行。来自华育中学、紫阳中学的300多名初中生来到上海师大,参观校史馆、博物馆、画廊,观看大学音乐学院学生的专场演出,还观摩了大学生精品社团的活动。大学在招生季节设几天“开放日”并不稀奇,但是像上海师大这样每周设立开放日,大规模地接待青少年学生,在全国高校尚属首创。
上海师大“开放日”由大学与徐汇区教育局共同组织。“开放日”活动设立两个月来,徐汇区已有20余所学校4200多名初二学生走进师大校园,与大学文化“亲密接触”。在博物馆里,中学生们惊叹于各类底蕴深厚的文物和收藏;生物标本馆里,学生们流连于形态各异的珍奇鸟兽标本;画廊前,学生被一幅幅抽象画所吸引,热烈讨论画中的寓意。一些精品大学生社团,也在每周五下午集中活动和展示。如,“秋石印社”主要研究篆刻技法,师生作品曾被上海历史博物馆收藏;“心灵之友”社团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其中心理游戏、心理剧别具一格;“漫革社”探索动漫风格的多样性,激发创意和灵感……中学生不但可以观摩大学生社团活动,还可参与其中。汾阳中学的小卢同学说:“我对‘秋石印社’的活动印象最深。正如上师大的哥哥姐姐们所说,人生如刻章,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小宗同学说:“大学丰富多彩的生活令我向往,也提升了我学习的热情。”
“开放日”里,繁重的迎来送往接待任务,主要由上海师大学生志愿者轮流负责。志愿者需提前几天进入中学,为参加活动的中学生上一堂“准备课”,介绍校史校情和注意事项;每个“开放日”里,有50多名大学生志愿者参与服务,在各个场馆和活动现场做讲解工作。金融学院大三学生潘雅娟说:“要设计好参观内容和线路,把开放日活动搞得井然有序,又让中学生们有所收获,这对我们志愿者是不小的考验,也是很好的锻炼机会。”
上海师大党委副书记黄刚认为,校园“开放日”活动,进一步破除了高校与中学之间的“藩篱”,让大学文化更广泛地传播,也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提供了新的舞台。今后,上海师大将面向全市更多中小学生开放校园,吸引孩子们“常来常往”。青少年不仅来参观师大校园,还可以带着小课题到实验室里参与科学研究。为此,上海师大不少专家教授正在研究中学课本,希望根据中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来开发实验项目,开设科技类讲座。
短评 大学之“大”
许多大学仅在每年招生咨询期间,搞一两天“开放日”,组织高三学生来参观校园,发布招生政策和信息。有的大学即便在开放日,也是有选择地接待参观者——欢迎有实力考上自己学校的重点中学学生来参观。相比之下,上海师大的开放日不带功利目的,就颇显别具一格。
大学重视吸引优秀生源,这也无可厚非。但如果大学与中学的互动和交错止步于此,那就有些局限了。大学担负着积淀与传承人类文明和民族文化的任务,具有教育、科研、服务社会三大功能。大学如果能够更大程度、持之以恒地“开放”,让更多中小学生亲近大学文化、触摸科技前沿、激发学习兴趣,那么其服务社会的功能将进一步拓展。而且,开放过程中,大学与中学教育会自然而然地衔接,大学育人功能得以前移。
大学之“大”,在于大气与大爱;大学变“大”,需要在更大范围内传播大学文化、传递人文情怀。期待上海师大不断深化校园开放日活动,将大学之“大”演绎得更加出彩。
(转载:华禹教育网、新民网、新浪网、北方网、文新传媒网、大洋网、网易新闻网、中国上海网、博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