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曙光计划给我带来人生第一次飞跃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0-09-23浏览次数:2109


来源:新民晚报 2010年9月22日 
标题:“曙光计划给我带来人生第一次飞跃
记者:钱滢瓅

        1998年,他获得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曙光计划”资助,2008年再次获得“曙光跟踪”资助。在这十多年里,上海师范大学副校长、环境科学上海市重点学科带头人李和兴教授,已经从一个博士刚毕业、科研刚起步的教师,成长为一位科研成果颇丰的教授、博士生导师和学科领军人物。“‘曙光计划’为我带来人生的第一次飞跃。”李和兴的眼里闪烁着光芒。

         暑假留守实验室

         暑假里,记者在学校找到李和兴教授时,他正在实验室里忙碌着。和别人不同的是,他们课题组的暑假是从8月10日才开始。“咱们搞理工的,在家里工作可不行。实验性学科必须在实验室里头干。”平时周六不休息,寒暑假坚持工作已经形成了习惯。

       李和兴1987年硕士毕业留校,1998年入选“曙光学者”时,是副教授。“曙光计划”给予他科研资助金8万元,“搞化学实验需要经费,在上世纪90年代,有8万元经费可以说是第一桶金。”除了物质上的资助,他认为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激励。

        学术沙龙拓视野

       “通过‘曙光计划’,我认识了不少化学界的权威,既找到了学习的榜样,也找到了请教问题的地方。”李和兴说,经常性的学术沙龙,搭建了一个交流的平台,通过学术交流,有利于把握学术前沿,找到自身差距。

        李和兴说,受到“曙光计划”资助后,他逐渐将目光瞄准国际学术期刊,科研能力显著提高,先后承担了近30项国家或上海市科研项目,包括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973预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上海市基础研究重大项目等。以第一作者或通讯联系人在SCI源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科研注重产学研

        在“曙光计划”的影响下,李和兴的研究方向也有所改变,从原来的传统理论型向理论与应用相结合转变。

       “原先我搞的是化学振荡,比较偏重基础理论,现在将化学与环境保护相结合,比较结合实际。”他说,比如,利用光催化技术,研制成功全天候复合光催化系统,应用于农业和工业废水的处理及室内空气净化。

       “曙光计划”不仅推动了李和兴个人的科研路,更带动了上海师大化学学科的发展。上海师大化学学科原本基础薄弱,2003年开始有起色,现在在上海已经具有一定影响力。他向记者如数家珍:“2002年前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我校化学学科一个也没有拿到过,去年我们拿到了1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