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日报:泛黄的《感动手册》,是远方孩子的感谢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2-06-04浏览次数:1935


来源:温州日报 2012年6月1日
标题:泛黄的《感动手册》,是远方孩子的感谢
记者:林乃鹏 杨世朋
转载:中国妇女网



赴广西百色凌云下甲乡看望瑶寨学生。 本人提供


        这是一部关于孙雅艳的微电影。十年来,孙雅艳一直执着地关心广西百色等西部贫困地区孩子的学习,与当地孩子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并渐渐成为一名助学使者。她是温州永嘉人,2008年全国十大杰出志愿者,现任上海师范大学谢晋影视艺术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院长。

        办公室很安静,孙雅艳翻看着手中一本厚厚的记事本。里面贴着形形色色的贺卡;言语稚嫩但不失诚挚的书信;带着美好祝愿的手工小作品;还有风干了的红色枫叶……

        她把这本记事本称为《感动手册》,“这些都是孩子们亲手做成并寄来的,有些已经泛黄了。”随着页面的翻动,她的思绪被牵向多年前那遥远的地方——

        镜头一:失学孩子眼神,促动她助学

        2001年,孙雅艳在上海师范大学念大二。一次偶然机会,她在宿舍楼下看到了在广西百色市田阳县支教的校友向母校发起的爱心募捐信。

        海报上,一群失学孩子的眼睛深深吸引了她。这样的眼神似曾相识。1997年她从乐清师范学校毕业后,到永嘉一所小学任教3年。当时最让她揪心的就是:昨天还在课堂里听课的孩子,第二天就不来上学了。于是,孙雅艳马上决定捐出自己的奖学金和一些衣服书籍。同时搭上一封信,表达了对志愿者的崇敬和向往,也表示希望能资助一名贫困学生。

         就这样,第一个,第二个……一个个贫困学生走进了孙雅艳的生活。渐渐的,远在千里之外的广西田阳,以及生活在那里的被她资助的那些孩子们,成了她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004年大学毕业留校后的暑假,她做了一个决定:到田阳去。7月她带着13名来自城市的学生赶赴田阳,开展为期半个月的暑期“三下乡”活动。

        这一次孙雅艳终生难忘。

        雷圩初中的操场上,孩子们虽然衣衫破旧,但是脸上却绽放着最真诚的微笑。受到孙雅艳资助的几个学生穿过欢迎的人群,急切地询问:“谁是艳姐?谁是艳姐?”相认后,许多孩子不顾一切地扑进孙雅艳的怀里放声大哭。

        从那时至今,孙雅艳每年组织“三下乡”活动,每年都会到田阳去。每一次活动结束,她都舍不得离开,舍不得那些纯真质朴的孩子们。

        镜头二:远赴百色支教,她苦并乐着

        2007年夏天,孙雅艳做出了一个令很多人都大吃一惊的决定:向田阳团委报名参加“中国扶贫接力计划”志愿行动。朋友们说她“疯了”,劝她打消念头。可孙雅艳下定决心了,要真真正正地到西部去,到那些贫困学生身边去,帮助他们,关心他们。

        9月初,作为第九届中国扶贫接力计划社会招募的一名志愿者,她再一次来到田阳县,并在玉凤镇坤平初中教音乐和美术,开始了为期一年的支教生涯。

        艰苦的条件让孙雅艳的支教生活更加充实。几乎每周,她都要下村屯去家访。这一年里,她走过了有生以来最难走的家访路,足迹遍布田阳8个乡镇19个村52个屯,走访了近300个学生的家。

        记得去家访罗英的家时,她发现,这个家没有一件像样的东西,满屋子猪圈的味道……沿着猪圈上去,就是他们的卧室。孙雅艳在家访手记里写道:“走出罗英家,虽然还是艳阳高照,但是,心情却极度沉重。”

        镜头三:手册珍藏回忆,师生情义切

        受她帮助的学生,用最单纯的方式,来表达对她的尊敬和感谢。有的赠她生日贺卡;有的亲手编制五角星送给她;有的用边角不齐的白纸画上卡通小图,并写着“祝老师教师节快乐”送给她……

        这些都被孙雅艳用心保留下来,并用胶水粘贴到记事本上,足足用了一本百余页的本子收集。这,就是《感动手册》。

        她支教的中学班级一名学生的来信这样写道:

        尊敬的孙老师:您好!又到了新的一个学期……可对我来说它却充满了矛盾,因为我既期待这一天到来,又害怕这一天的到来……因为一我没有学费,二我担心妈妈。

        农历26的那天夜里,妈妈突然倒在我的床前,我知道她的病情又加重了……

        到了2月23日,因为弟弟24日开学,爸爸就跟大伯借来了800块钱,可是弟弟已经用了600块,只剩下200块了(注:留给她的)。

        可是到校时,同学们告诉我说:“饭票是250元,大米款和住宿费168元,一共是418元,如果再加上买日用品的钱的话,至少也得有450元。”可是我的钱不够,当时,我觉得天好黑,因为家里已经没钱了……

        但是,班主任告诉我,所有的费用您都帮我交了,老师,您知道我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吗?虽然这些日子以来,我过得很累,但我都没有掉过一滴眼泪,可是当时我忍不住泪流满面……

        镜头四:自发变成责任,发动更多人助学

         自从2001年开始对接帮助第一名百色贫困学生以来,孙雅艳单独和参与帮过的孩子的具体数目多得连她自己也记不清了,只能用“几百个”这样的概数回答记者。

        “做这样的事情会上瘾的,已经从最初的自发变成了一种社会责任,想发动更多人参与进来。”她说,如今每逢暑假即将来临时,校园里遇到同事的时候,大家跟她打招呼的常用语是:“今年还去广西吗?”

        “去!”每当这个时候,她总是果断地回答。因为这么多年不间断地赴百色助学,她已经对那里产生了牵挂。

        目前孙雅艳正在筹备今年的广西行活动。“报名的学生大约有200人,我们只精选其中18名参加。”他们通过学生家访、学生课程辅导、放露天电影、捐款、红色朗读(为盲童)等形式,为当地孩子提供更多的帮助。

        该校学生马骥,受到孙雅艳的鼓舞,去年就曾参加过赴百色助学的活动。这次经历,让他对助学也倾心以待。

         他记得,当时23人带的口粮出现了短缺,于是到村庄向农家购买。农民说自己种的粮食不多,只够自己吃,不卖别人。但一听说这些穿着“上海师范大学”校服的学生缺粮,各家各户你一点我一点地凑起来给他们送来,而且一分钱不要。“据说吃这种百家饭是当地最高的待客礼节。”学生们感动之余,悄悄地把一些原本准备买米的钱塞在对方的斗笠里。

        在当地的爱心义演上,马骥和其他学生主动发起了“萤火虫”基金会,专门帮助贫困山区的学生就学,目前已经对接帮助三名孩子。

链接地址:http://www.wzrb.com.cn/article382420sho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