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国-芬兰PISA研讨会——PISA结果:基础教育中的经验与挑战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2-06-06浏览次数:2566


来源: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2012年6月5日
标题:中国-芬兰PISA研讨会——PISA结果:基础教育中的经验与挑战

        2012年6月1日-2日,“中国-芬兰PISA研讨会——PISA结果:基础教育中的经验与挑战”在上海师范大学会议中心2号报告厅召开。本次国际研讨会由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中心(CICE)、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上海PISA研究中心、芬兰于韦斯屈来大学芬兰PISA研究中心共同举办。会议的主题是从2009年PISA结果看中芬两国及地区基础教育中的经验与所面临的挑战。开幕式由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江彦桥主持,上海师范大学校长张民选和芬兰教育科技部国务秘书Tapio Kosunen分别致欢迎辞。


        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来自芬兰于韦斯屈来大学、赫尔辛基大学等多所名校的专家学者与中国上海、香港及澳门地区的知名学者及教育界政要齐聚一堂,分别就“学校领导力”、“教师专业发展及评价”、“学生学习机会,学校组织与学习环境”和“教育均衡”这四个专题展开集中的研讨。我院普教所副所长,PISA中心和秘书处负责人陆璟,PISA中心助理研究员朱小虎分别作了专题报告。

        6月1日上午,芬兰于韦斯屈来大学教育研究所所长、芬兰PISA负责人Jouni Välijärvi教授,香港特別行政区政府教育局首席教育主任衛沛華,澳門教育暨青年局行政部财政司司长冯若梅处长,以及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尹后庆分别在会上做了国家(地区)报告,介绍了两国四地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基本情况,分享了成功的经验,提出了教育发展中存在的挑战。




         下午的会议和讨论主要围绕“学校领导力”和“教师专业发展及评价”两个主题展开。在“学校领导力”议题上,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基础教育处处长倪闽景,于韦斯屈来大学教育领导力学院院长Jukka Alava教授分别作了题为“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核心内涵”和“地区教育改革及课程领导力:一项发展计划”的报告。在“教师专业发展及评价”议题上,上海师范大学校长张民选,芬兰拉普兰大学Anneli Lauriala教授,芬兰坦佩雷大学教育学院Eero Ropo教授分别做了题为“教师与教师教育:上海的特点与希望”,“教师在职培训的改革:对教师知识、学习及更新的再思考”,“基于身份/认同的课程:促进‘身份/认同’的形成”的报告。两个议题及讨论分别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教育局常任秘书长谢凌洁贞女士,澳门大学教授、澳门PISA项目负责人张国祥主持。


         6月2日上午,与会者围绕“学生学习机会”和“教育均衡”这两个主题进行了热烈的发言和讨论。上海PISA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朱小虎围绕PISA相关指标做了题为“为每一位学生提供更好的学校教育:上海学生的学习机会”的报告,介绍了上海在改善学校设施、优化教师资源、深化课程改革、改善学习环境方面所做的努力。下午,上海PISA项目秘书长陆璟围绕教育均衡的主题作了“上海教育的公平与均衡”的报告,阐述了上海在学习结果、教育资源分配、克服不利的社会经济背景等方面的平等与均衡,用数据证明了上海在提升郊区学校、非沪籍学生和家庭社会经济不利学生的学习质量方面所做的努力。来自芬兰于韦斯屈莱大学芬兰教育研究院的Pekka Kupari教授做了题为“芬兰学生数学素养表现的变化:2003-2009”的报告,从2003到2009年PISA参与国的数学成绩水平变化,分析了芬兰学生数学素养成绩变化的各种因素主要在于6年里PISA参与国家在变化,数学成绩水平在变化,同时指出芬兰需要继续努力以保持数学素养方面的卓越表现。


        芬兰和港澳地区的与会代表还在5月31日参访了上海市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中学。

        通过两天的会议,双方代表都觉得互相学到了很多。中国上海和芬兰都是PISA表现最好的国家(地区),但是双方的教育系统以及取得好成绩的方法和途径都有很大差异。芬兰取得好成绩的关键在于高质量的教师队伍,不仅学历高,而且具有很强的专业发展内在动力。并且,芬兰的学校之间的差异非常小,学生个别化的学习需求能够普遍得到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强、学习轻松愉快。对于芬兰教育来说,中国上海的教育系统的特色在于政策执行力强、学校教育目标明确、课堂教学效率高,学生学习认真、能够克服家庭社会经济背景不利的条件取得优异的成绩。双方探索了互相学习和借鉴的途径和方式,期待在未来有更为深入的合作和交流。

链接地址:http://www.cnsaes.org/homepage/html/researchnews/7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