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技报:中医文化的传播使者— 记上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李照国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2-07-22浏览次数:2385


来源:《上海科技报》2012年6月5日第三版
标题:中医文化的传播使者— 记上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李照国
作者:涵薏

        2011年3月末,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国际分类工作会议在香港举行,一位身材瘦小的学者在会议上侃侃而谈。他,就是李照国。世卫组织《疾病国际分类》每十年修订一次,是一部拥有百年标准体系的图书。2010年,《疾病国际分类》开始修订第11个版本,首次辟出以中华传统医药为主要内容的“第23章”。李照国参与了《疾病国际分类》修订工作,并担任了诊断与证候术语工作组组长。他很清楚自己身上压着的重担,虽然他是《黄帝内经》的英文翻译者,中医的内涵与深厚已经在心里扎了根,但是由于前些日子夜以继日地工作使他很疲惫,阐述完自己的观点后,这个陕西汉子终于因为体力不支晕倒在了会场。

  工作让李照国与中医结缘。上世纪80年代他从西安外国语学院毕业,分配到陕西中医学院从事英语教学和翻译工作。校长告诉他,在这个学校教书多少要了解一下中医。于是,课堂上他传授英语知识,课堂下他拜学生为师,认真学习中医知识。上世纪90年代末,他考取了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开始更加系统地中医学训练。

  将中医文化与英语翻译相融合成了李照国的学术追求。从1984年起,他花费了20多年的时间,学习和翻译《黄帝内经》。其中的苦和累很难言表,每天他清晨4点起来学习和工作,到了8点和所有同事一样从事教学和其他科研工作。晚上即使不是通宵达旦,也要很晚才能休息。2011年,在英国曼彻斯特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上,《黄帝内经》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近些年来,他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医名词术语英语翻译国际标准化研究”,撰写了100万字的研究著作;进行了《国学典籍翻译信息转变研究》丛书的撰写,填补了国学典籍翻译研究中的一些学术空白。

  今年,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委托,李照国主持翻译的我国1995年和1997年颁布的两个中医国家标准,已通过专家审定,并按要求履行了法定程序,将其作为中医术语英译的中国国家标准提交世界卫生组织,作为其制定传统医学术语国际标准的中方蓝本。

  自称仍在书堆里摸索的李照国说,他的人生理想就是在有生之年尽可能多地翻译中医经典,把中医国粹推介给更多的人,让它的光辉能普照到他国民众。

链接地址:http://www.duob.cn/cont/823/158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