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用"全球标杆"测量中国城市公共文化服务高度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4-11-20浏览次数:180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2014年11月20日
标题:用"全球标杆"测量中国城市公共文化服务高度
记者:李玉

        近期,由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主持的2013年《全球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发布,这是国内科研机构首次对全球城市的公共文化服务指数进行分析排序。

        该报告首先对全球城市的认定标准进行了探讨,根据全球城市的竞争力、影响力、持续力等三个维度,设置了“经济金融竞争力”、“文化竞争力”、“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可持续”等9个一级指标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例、跨国金融机构数”、“对外贸易总额”、“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文化及创意产业从业人员数”等若干二级指标,选取出包括巴黎、伦敦、纽约、东京和我国北京、上海、香港在内的21个全球城市。然后,报告对上述21个全球城市的公共文化服务进行了指数测定。整个指标体系由“公共文化服务”、“公共文化享受”两个一级指标和“公共图书馆数”、“公共图书馆借书数”等22个二级指标构成,并最终按照百分制形成公共文化总指数、公共文化服务指数、公共文化享受指数三项排名。

        项目主持人、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孙逊向记者介绍,根据这次发布的数据,我国的三个城市均未能进入各项排名的前五位。公共文化总指数得分排在前三位的是:巴黎83.66分、伦敦81.04分、东京75.83分,而上海以49.53分排在第12位,香港以48.98分排在第14位,北京以48.27分排在第15位,得分都低于平均值55.28分。公共文化服务指数得分排在前三位的是:巴黎86.64分、伦敦81.25分、纽约79.68分,上海以53.88分排在第11位,北京以49.04分排在第16位,香港以46.76分排在第19位,也都低于平均值58.32分。公共文化享受指数得分排在前三位的是:伦敦82.26分、东京77.48分、巴黎70.91分,香港以62分排在第7位,北京以39.81分排在第17位,上海以37.15分排在第19位,北京、上海的得分远远低于平均值54.49分。

        具体到22个二级指标,上海、北京、香港的表现有喜有忧,各有多个指标位居全球前列,但也有部分指标相对比较低甚至明显落后,折射出我国城市在公共文化方面的优势和短板。具体承担该项目的鲍宗豪教授指出,单就上海而言,与其他全球城市相比,上海在公共文化服务和公共文化享受方面各有多项二级指标排名靠前,甚至处于领先地位,体现了上海公共文化建设的成绩和优势。譬如,在剧院文化演出数上,上海达到8.49万场,居于首位,远高于第二位圣保罗的6.67万场;在每十万人口书店数上,上海为24.7个,仅次于布宜诺斯艾利斯的25.4个,排在第二位;在电影院数上,上海为230个,仅次于巴黎的302个,也排在第二位;在文化及创意产业从业人员数上,上海为129.62万人,仅次于孟买的138.38万人,仍排在第二位。然而,上海也有多项二级指标与其他城市的差距比较大,比较直观地反映出上海在公共文化建设上的不足之处。例如,在公共图书馆数上,上海仅为25个,与新加坡并列第二十位,比第十九位伊斯坦布尔少17个,而排在前两位的伦敦、东京分别达到了383个、377个;在每十万人口公共图书馆数上,上海为0.11个,排在最后一位,而排在前两位的伦敦、多伦多则分别为4.89个、3.86个;在博物馆参观人次上,上海为1633.1万人次,排在第十九位,仅高于约翰内斯堡的676.21万人次和北京的528.77万人次,而排在前两位的伦敦、巴黎分别为25327.22万人次、23416.43万人次。北京、香港也存在公共文化服务和公共文化享受指数不均衡的情况,如北京在每十万人口书店数、文化及创意产业从业人员数等指标上均排名前列,但在剧院数、书店数、博物馆参观人次等指标上却处在后五位。

        孙逊教授分析指出,由这次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到,我国城市的公共文化服务在硬件建设、均等化程度等方面还有比较大的上升空间,市民的公共文化享受度有待提高。尤其是与巴黎、伦敦、纽约、东京、洛杉矶等欧洲、北美、日本相对成熟的“老牌”全球城市相比,上海、北京、香港的差距在总体上仍然比较明显。如在公共文化总指数、公共文化服务指数两项排名上,我国城市中得分最高的上海分别比巴黎低34.13分、32.96分,比伦敦低31.51分、27.37分,比纽约低24.31分、25.8分,比东京低26.3分、23.26分,最大分差甚至接近一倍。在公共文化享受指数的排名上,上海、北京都排在后五位,而巴黎、伦敦等“老牌”全球城市则多排在前十位,二者之间的差距同样很大。与上述城市相比,我国城市分别在多项二级指标上处于相对落后的位置,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例如在博物馆数量上,洛杉矶为221个,伦敦为173个,柏林为158个,纽约、巴黎、阿姆斯特丹等城市也都超过130个,而上海则为90个,北京为41个,香港仅为32个;在人均公共图书馆借书数上,多伦多为12.24册/人,纽约为8.32册/人,柏林为6.81册/人,巴黎为3.98册/人,而上海仅为0.84册/人,北京仅为0.41册/人。

        但如果把我国城市放在亚非拉国家崛起中的新兴全球城市中加以考察,那么与首尔、孟买、布宜诺斯艾利斯、里约热内卢、约翰内斯堡等相比,上海、北京、香港在部分指标上体现出自身的优势。例如,在公共文化总指数和公共文化服务指数的排名上,上海都处于新兴全球城市的前列,新兴全球城市中排在其上的仅有首尔、布宜诺斯艾利斯;在公共文化享受指数的排名上,香港仅次于东京、首尔,名列亚非拉城市的第三位。不仅如此,虽然我国城市在某些二级指标上落后于美日欧发达国家的“老牌”全球城市,但在新兴全球城市中却排在前几位。如在每十万人口电影院数上,上海为0.98个,高于伊斯坦布尔的0.87个、孟买的0.84个、首尔的0.7个、里约热内卢和新加坡的0.66个、约翰内斯堡和圣保罗的0.41个;在公共图书馆借书数上,香港为59.9百万册,上海为19.73百万册,均远远高于布宜诺斯艾利斯的6.68百万册、伊斯坦布尔的0.12百万册、约翰内斯堡的9.01百万册、孟买的2.05百万册、里约热内卢的0.18百万册、圣保罗的0.84百万册,北京则为8.19百万册,也高于大部分新兴全球城市。这些数据表明,作为新兴的全球城市,我国城市的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在同类城市中处于前列,甚至部分指标处于新兴全球城市的领先水平,公共文化建设具有比较大的潜力。

        通过对21个全球城市的分析排序,报告比较直观地体现了上海公共文化建设在全球格局中的位置、成绩和差距。综合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到:第一,虽然近年来上海的公共文化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即使是与发达国家的“老牌”全球城市相比,仍然有自己的亮点和长处,但总体表现并不突出,部分指标相对落后,尤其是在公共文化享受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效能,拓展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参与度,使市民更多更好地共享文化发展的成果。第二,由于巴黎、伦敦等“老牌”全球城市的公共文化建设起步早,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公共文化服务机制,所以上海与上述城市之间的差距仍然比较大。要缩小与它们的差距,上海应当学习借鉴这些城市的有益经验,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模式由物到人、由施予到互动的转变和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模式的多元化。

链接地址:http://www.cssn.cn/gd/gd_rwhd/gd_zxjl_1650/201411/t20141120_140872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