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公益频道:上海师范大学“大带小”项目点亮儿童“悦”读人生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4-12-11浏览次数:7501


来源:中国日报网公益频道 2014年12月10日
标题:上海师范大学“大带小”项目点亮儿童“悦”读人生



        国内教育界有一个特殊术语“随班就读”,是指特殊儿童在普通教育机构中和普通儿童一起接受教育。上海市虹口区张桥路小学和广中路小学有二十多名随班就读学生,他们并未达到就读特殊学校的标准,所以仍跟普通学校的孩子一同就读。这些随班就读儿童普遍存在自卑、调皮、学习能力弱、学习习惯差等状况。

        在上海师范大学有这样一群大学生志愿者,他们利用业余时间奔波于上海多所小学通过互动式分享阅读方式帮助流动儿童和随班就读儿童提高学习能力,这就是上海师范大学“大带小”项目。陈一心家族基金会十年来一直致力于推广“快乐阅读”理念,2012年基金会开始资助“大带小”项目,这是一个小而美的项目,虽然规模并不大,但它带来了很大的社会影响力,撬动了更多的社会资源关注支持弱势儿童群体。这也正是陈一心家族基金会长期以来秉持的资助理念。

        吴念阳教授发起“大带小”项目

        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吴念阳教授在2010年发起成立了“大带小”项目。几年来这一团队的100多名研究生和本科生志愿者深入上海流动儿童聚集的学校、社区和家庭,带领孩子们进行互动式分享阅读,深受家长、学校和小朋友们的欢迎。目前“大带小”项目在奉贤区、闵行区、浦东新区五所打工子弟学校开展项目,同时也会对学校教师和家长进行培训。2012年,“大带小”项目得到了陈一心家族基金会的资助,联合虹口区特教中心指导中心,在张桥路小学和广中路小学开展儿童阅读推广活动。志愿者们选择有童趣的、符合儿童认知水平的读物,一个“大人”或者“大孩子”带领几名小朋友共读一本书,双方就书中的内容开展互动式讨论,让孩子们在快乐、自由的氛围中一起分享阅读所得。

        志愿者团队每周都会对带读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对下周带读进行有针对性的方案设计。他们对每个小朋友的情况都非常清楚,对随班就读的孩子组成2-3人一小组,甚至是一对一辅导。在采访中,志愿者纤纤表示说,“最初接触这些孩子的时候,志愿者们对随班就读儿童没有任何感性认识,甚至有时候很有挫败感,但经过一个月左右的带读以后,志愿者们开始慢慢了解并逐步摸索出这些孩子的特点。他们表面上看起来和其他普通孩子并没有太大区别,但由于一些客观原因,他们在班级或者家里没有得到相应的肯定和鼓励。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这些问题就慢慢显现出来,比如注意力不集中,任何干扰都会导致他们分心,无法用心读书。更严重的还会对阅读活动进行干扰。因此对志愿者们来说,要在有限的40分钟内,既把故事讲完,又保证孩子们的接受状态是良好,让阅读活动进行下去,这一点其实是很大的挑战。“

        最令人敬佩的是,上海师范大学吴念阳教授长年来不仅仅专注于学术研究工作,还花时间带着学生用专业的知识在大学阶段服务于社会。吴念阳教授表示,“我们的团队志愿者是接受了儿童心理学知识的年轻人,他们更理解孩子的心理,更关注孩子的感受,更接纳孩子的个体差异。此外,他们也是学者,关注的不仅仅是儿童的基本阅读知识,更关注儿童的高级阅读能力和阅读素养。这一点正是“大带小”项目有别于其他高校志愿者团队的很显著的特点。“

链接地址:http://gongyi.chinadaily.com.cn/zixun/2014/1210/34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