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民晚报 2014年12月29日 A7版 上海新闻
标题:2014年跨文化交际国际研讨会举行
记者:王蔚
转载:上海新闻网 中国社会科学网等
在信息全球化时代,尽管传播文化的渠道、手段多种多样,但各种文化间交流的基本形式主要还是靠译文。今天上午,在上海师范大学举行的2014年跨文化交际国际研讨会上,专家们表示,从中国梦到世界梦,翻译界担负着重要而又特殊的使命——向世界唱响中国、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然而,目前中国文化的外译形势很是严峻,优秀翻译人才奇缺。
译法影响国家形象
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中国词汇进入外语范畴,成为中国对外汉语交流和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已举世闻名的诸如“大妈(Dama)”“土豪(Tuhao)”等,还有更多极具中国特色的口号、提法,经过准确和优美的翻译已为国际社会所接受。“好的翻译可以促进外国人对中国的了解,可以向世界传达一个正在开放和进步的国家形象,而蹩脚的翻译则会影响对外交流,甚至削弱国家形象。”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教授窦卫霖举例说,当初北京申办2008奥运会的口号“新北京,新奥运”,直译过来就是“NewBeijing,NewOlympics”,结果这一译法引起了国际奥委会的质疑:北京是要重新制订奥运规则或建立奥运组织吗?后来,改译成“NewBeijing,GreatOlympics”就贴切多了。
“口号是中国社会语言文化的特征之一,其翻译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到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及在世界各国得到认可的程度。恰当的翻译有助于消除误解、超越差异,促进中国和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理解,从而有助于进一步提升中国话语在世界上的主导力和影响力。”窦教授说。
热词“直译”可能失准
窦教授搜集了近几年大量出现在全国两会、主流媒体上的高频社会热词,并研读了相关部门的中译英,发现有些自以为“忠实原意”的直译其实并没有准确传递原文的真实语意。比如,“发展是硬道理”,分别流行三种译法:Developmentistheonlyway、Developmentisthetoppriority和Developmentisthemostessentialcriterion。但是,大多数外国人并不认同第一种译法,觉得“发展并不是唯一的方式”,而第三种译法也使人疑惑“问题的其他标准究竟是什么”。
人才紧缺耐人寻味
“目前中国文化的外译形势比较严峻,正处在青黄不接的尴尬境地,急需一大批学贯中西、博古通今且德才兼备的优秀翻译人才。”中南民族大学副教授杨琍玲说,国内翻译教育和培养的现状是:众多大专院校外语专业均设有不同层次的翻译专业和翻译课程,社会上各种名目、各种级别的外语和翻译证书“考试热”和海外“留学热”愈加高涨。但是,种种“热”的背后,却是优秀翻译人才的奇缺。在一个“全民学外语”的社会,却难有好的译家,耐人寻味。杨教授表示,有关部门必须尽快制定严格的培养合格翻译人才的标准。一个合格的译者,除了具备学贯中西的深厚学养以及翻译所需的各种知识储备和学术功底之外,还须有弘扬和传播中国文化的爱国心、责任心、民族自尊心以及翻译伦理观和价值观。
链接地址:http://www.sh.chinanews.com/news/20141229/317295.html
标题:2014年跨文化交际国际研讨会举行
记者:王蔚
转载:上海新闻网 中国社会科学网等
在信息全球化时代,尽管传播文化的渠道、手段多种多样,但各种文化间交流的基本形式主要还是靠译文。今天上午,在上海师范大学举行的2014年跨文化交际国际研讨会上,专家们表示,从中国梦到世界梦,翻译界担负着重要而又特殊的使命——向世界唱响中国、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然而,目前中国文化的外译形势很是严峻,优秀翻译人才奇缺。
译法影响国家形象
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中国词汇进入外语范畴,成为中国对外汉语交流和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已举世闻名的诸如“大妈(Dama)”“土豪(Tuhao)”等,还有更多极具中国特色的口号、提法,经过准确和优美的翻译已为国际社会所接受。“好的翻译可以促进外国人对中国的了解,可以向世界传达一个正在开放和进步的国家形象,而蹩脚的翻译则会影响对外交流,甚至削弱国家形象。”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教授窦卫霖举例说,当初北京申办2008奥运会的口号“新北京,新奥运”,直译过来就是“NewBeijing,NewOlympics”,结果这一译法引起了国际奥委会的质疑:北京是要重新制订奥运规则或建立奥运组织吗?后来,改译成“NewBeijing,GreatOlympics”就贴切多了。
“口号是中国社会语言文化的特征之一,其翻译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到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及在世界各国得到认可的程度。恰当的翻译有助于消除误解、超越差异,促进中国和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理解,从而有助于进一步提升中国话语在世界上的主导力和影响力。”窦教授说。
热词“直译”可能失准
窦教授搜集了近几年大量出现在全国两会、主流媒体上的高频社会热词,并研读了相关部门的中译英,发现有些自以为“忠实原意”的直译其实并没有准确传递原文的真实语意。比如,“发展是硬道理”,分别流行三种译法:Developmentistheonlyway、Developmentisthetoppriority和Developmentisthemostessentialcriterion。但是,大多数外国人并不认同第一种译法,觉得“发展并不是唯一的方式”,而第三种译法也使人疑惑“问题的其他标准究竟是什么”。
人才紧缺耐人寻味
“目前中国文化的外译形势比较严峻,正处在青黄不接的尴尬境地,急需一大批学贯中西、博古通今且德才兼备的优秀翻译人才。”中南民族大学副教授杨琍玲说,国内翻译教育和培养的现状是:众多大专院校外语专业均设有不同层次的翻译专业和翻译课程,社会上各种名目、各种级别的外语和翻译证书“考试热”和海外“留学热”愈加高涨。但是,种种“热”的背后,却是优秀翻译人才的奇缺。在一个“全民学外语”的社会,却难有好的译家,耐人寻味。杨教授表示,有关部门必须尽快制定严格的培养合格翻译人才的标准。一个合格的译者,除了具备学贯中西的深厚学养以及翻译所需的各种知识储备和学术功底之外,还须有弘扬和传播中国文化的爱国心、责任心、民族自尊心以及翻译伦理观和价值观。
链接地址:http://www.sh.chinanews.com/news/20141229/317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