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海基层党建网 2015年3月18日
标题:上师大:4471名学生党员参与“设岗定责” 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上海基层党建网讯 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党员队伍教育管理服务,推进服务型学生党组织建设,上海师范大学积极探索,整合校内外党员实践锻炼平台,在全校251个学生党支部、4471名学生党员中开展“设岗定责、实践引领发展”活动,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自我教育功能。
岗位设置注重“三个结合”
注重校内校外相结合。一方面,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在校园内的作用,让学生党员拥有服务广大师生的平台,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党员走出校门,积极参与校外各类社会实践,服务社会大舞台。在设岗定责过程中,除了传统的班团、党支部干部岗位,各个学院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创造性地设置了一些校内岗位。如,人文学院设立了新生导航员、考研信息联络员等岗位;数理学院设立网络宣传员、就业联络员、入党导航员等;商学院设立学业帮困教学员、课程考勤监督员、宿舍安全卫生员等。此外,全校16个学院均成立了“志愿者服务队”,组织党员参与各类校外志愿者活动。各学院还结合自身专业特点,积极向外拓展,鼓励学生党员参与校外各种志愿服务活动:人文学院设立“牵手老人联络员”,帮助关怀孤老;生环学院设立了“七彩贵州,帮扶支教”岗,进行顶岗支教,与贵州的中小学班级结对,捐助物资、答疑解惑。
注重网上网下相结合。面对互联网上的海量信息及快捷的网络媒体渠道,学生党建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为引导广大青年大学生积极正面的对待网络热点,引导网络舆论,发挥学生党员朋辈引导作用,在党员“设岗定责”中,各个学院非常注重设立网络岗,利用网络发挥党员作用。如,商学院设立“网络舆情导航岗”,收集新闻热点,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新闻,充分发挥易班导向功能;生环学院设立“网络宣传员”岗,建立支部官方微博账号,及时更新支部动态,宣传党的政策方针,发布相关就业、考研信息,分享学习、生活信息;教育学院设立“党建微博工作坊坊主”岗,主要负责管理“@师路花语shnu微博工作坊”各项运转工作。
注重自主选择与组织安排相结合。在“设岗定责”活动推进过程中,各学院注重发挥学生党员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在“岗位设置”上坚持“自下而上”的原则,从同学和社会需求出发,从学生党员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党员的特长及意愿来配置岗位。如活动能力较为突出的党员,原本就担任班长、团支部书记、学生会及学生社团的学生干部等,这些党员的岗位依旧按其意愿,以现在的学生干部岗位为主。对于目前不在学生干部岗位上的党员,各学院积极搭建平台,提供各类校内外岗位,如入党联系人、校内外志愿者、学风督导员、就业信息员、新生导航员等岗位,供学生党员选择,保证每名学生党员都有适合自己的锻炼服务岗位,真正做到自主选择和组织安排相结合,发挥和调动学生党员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岗前动员培训强调“三级联动”
学校层面形成共识。在全体学生党员中开展“设岗定责”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做好顶层设计和充分动员,特别是各级党组织骨干队伍要形成共识,做到“心中有数”,对活动的要求和各个环节要“了然于胸”,因此,有必要在不同层面对党务工作队伍进行动员培训。在活动方案出台过程中,校党委书记便在党务例会就“设岗定责”活动的意义及重点内容向各学院党委(党总支)书记做了专题通报,统一思想;为了推进工作,学校专门召开各级党务干部参加的学生党建工作推进会,分管学生工作副书记对“设岗定责”工作方案进行了详细解读和动员,提出明确要求;组织部利用学生工作案例,向各学院分管学生工作副书记做专项工作介绍;组织员例会上,组织部再次就具体工作进行专门落实。
学院层面全面动员。“设岗定责”活动的顺利开展,首先要取得广大学生党员的理解、支持和拥护,进而增强工作主动性和能动性。各学院通过不同形式在不同场合对学生党员进行了岗前动员和培训。如,对外汉语学院结合学院实际,专门制定了《党总支开展大学生党员“设岗定责、实践引领发展”活动的实施方案》,根据本科生和研究生党员的特点,确定不同的岗位类型,明确岗位职责,强化岗前培训。外国语学院在前期培训的基础上还举行了“设岗定责”活动启动仪式,全体学生党员还进行集体宣誓。有的学院还就如何提升岗位工作效率开展了专门的“岗位履职”培训,由经验丰富的教师党员和学生党员进行“手把手”的指导。通过动员培训,学生党员进一步明确了岗位要求和职责,增强了岗位工作能力。
支部层面逐一过关。学生党建的基础在学生党支部,建设服务型学生党组织,关键还是在党支部能否充分动员党员,积极投身各项“服务”活动,锻炼党性,提升能力。因此,在“设岗定责”活动中,学生党支部承担非常重要的动员、落实、监督和管理的责任。为保证活动顺利开展,学校要求各级党组织指导学生党支部围绕“设岗定责” 过一次组织生活,进行一次专题学习讨论,支部及党员就岗位设置及履职发挥作用进行充分交流。有的学院还要求党支部书记专门开展一次谈心活动,全面把握党员在“设岗定责”方面的思想情况,并对思想上存在顾虑和疑虑的党员开展深入的谈心工作。
监督考评发挥“三种力量”
党员互评。各学生党支部每年将召开一次学生党员述责答辩会,每个党员要就“设岗定责”活动中自己在岗位上的履职情况向支部大会进行汇报,并承诺下年度的具体目标;支部书记要就支部开展“设岗定责”的整体情况向全体党员作工作报告,并承诺下年度的具体目标;支部内党员相互之间进行民主评议,并根据评选条件,推荐优秀大学生党员和优秀大学生党支部书记。
群众考评。党支部组织班级、园区群众参加考评,以岗位表现为重点,全面考察学生党员的党性锻炼与作用发挥情况。其中,学生正式党员在本班级进行民主测评的参与率需在80%以上,优秀大学生党员和优秀大学生党支部书记民主测评满意度一般在90%及以上。群众考评情况将作为评优、转正的重要依据。
组织考评。为加强对学生党员设岗履职的指导,由各学院党委(党总支)指派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或党支部书记、支委担任岗位“支部监督人及联系人”。各学院在民主测评的基础上,经过学院党委会(党总支委员会)对测评情况进行分析,讨论确定“设岗定责”活动中表现的“优秀学生党员和优秀学生党支部书记”预选名单,并对在“设岗定责”活动中群众满意度测评情况较差的学生党员指定专人与其沟通,帮助及时改进。由校党委组织部牵头,党委相关部门参加,组成评审组进行评审,确定初评名单,提请校学生党建工作领导小组讨论决定正式表彰名单。对在“设岗定责”活动中涌现出的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组织部、宣传部、学工部和团委通过校报、校园网、图文展等形式进行大力宣传。
链接地址:http://www.shjcdj.cn/djw/html/4bb53ef200b84067a44898c6c01a9568/402881164c189f6a014c2a4470b200cb.html
标题:上师大:4471名学生党员参与“设岗定责” 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上海基层党建网讯 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党员队伍教育管理服务,推进服务型学生党组织建设,上海师范大学积极探索,整合校内外党员实践锻炼平台,在全校251个学生党支部、4471名学生党员中开展“设岗定责、实践引领发展”活动,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自我教育功能。
岗位设置注重“三个结合”
注重校内校外相结合。一方面,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在校园内的作用,让学生党员拥有服务广大师生的平台,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党员走出校门,积极参与校外各类社会实践,服务社会大舞台。在设岗定责过程中,除了传统的班团、党支部干部岗位,各个学院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创造性地设置了一些校内岗位。如,人文学院设立了新生导航员、考研信息联络员等岗位;数理学院设立网络宣传员、就业联络员、入党导航员等;商学院设立学业帮困教学员、课程考勤监督员、宿舍安全卫生员等。此外,全校16个学院均成立了“志愿者服务队”,组织党员参与各类校外志愿者活动。各学院还结合自身专业特点,积极向外拓展,鼓励学生党员参与校外各种志愿服务活动:人文学院设立“牵手老人联络员”,帮助关怀孤老;生环学院设立了“七彩贵州,帮扶支教”岗,进行顶岗支教,与贵州的中小学班级结对,捐助物资、答疑解惑。
注重网上网下相结合。面对互联网上的海量信息及快捷的网络媒体渠道,学生党建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为引导广大青年大学生积极正面的对待网络热点,引导网络舆论,发挥学生党员朋辈引导作用,在党员“设岗定责”中,各个学院非常注重设立网络岗,利用网络发挥党员作用。如,商学院设立“网络舆情导航岗”,收集新闻热点,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新闻,充分发挥易班导向功能;生环学院设立“网络宣传员”岗,建立支部官方微博账号,及时更新支部动态,宣传党的政策方针,发布相关就业、考研信息,分享学习、生活信息;教育学院设立“党建微博工作坊坊主”岗,主要负责管理“@师路花语shnu微博工作坊”各项运转工作。
注重自主选择与组织安排相结合。在“设岗定责”活动推进过程中,各学院注重发挥学生党员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在“岗位设置”上坚持“自下而上”的原则,从同学和社会需求出发,从学生党员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党员的特长及意愿来配置岗位。如活动能力较为突出的党员,原本就担任班长、团支部书记、学生会及学生社团的学生干部等,这些党员的岗位依旧按其意愿,以现在的学生干部岗位为主。对于目前不在学生干部岗位上的党员,各学院积极搭建平台,提供各类校内外岗位,如入党联系人、校内外志愿者、学风督导员、就业信息员、新生导航员等岗位,供学生党员选择,保证每名学生党员都有适合自己的锻炼服务岗位,真正做到自主选择和组织安排相结合,发挥和调动学生党员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岗前动员培训强调“三级联动”
学校层面形成共识。在全体学生党员中开展“设岗定责”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做好顶层设计和充分动员,特别是各级党组织骨干队伍要形成共识,做到“心中有数”,对活动的要求和各个环节要“了然于胸”,因此,有必要在不同层面对党务工作队伍进行动员培训。在活动方案出台过程中,校党委书记便在党务例会就“设岗定责”活动的意义及重点内容向各学院党委(党总支)书记做了专题通报,统一思想;为了推进工作,学校专门召开各级党务干部参加的学生党建工作推进会,分管学生工作副书记对“设岗定责”工作方案进行了详细解读和动员,提出明确要求;组织部利用学生工作案例,向各学院分管学生工作副书记做专项工作介绍;组织员例会上,组织部再次就具体工作进行专门落实。
学院层面全面动员。“设岗定责”活动的顺利开展,首先要取得广大学生党员的理解、支持和拥护,进而增强工作主动性和能动性。各学院通过不同形式在不同场合对学生党员进行了岗前动员和培训。如,对外汉语学院结合学院实际,专门制定了《党总支开展大学生党员“设岗定责、实践引领发展”活动的实施方案》,根据本科生和研究生党员的特点,确定不同的岗位类型,明确岗位职责,强化岗前培训。外国语学院在前期培训的基础上还举行了“设岗定责”活动启动仪式,全体学生党员还进行集体宣誓。有的学院还就如何提升岗位工作效率开展了专门的“岗位履职”培训,由经验丰富的教师党员和学生党员进行“手把手”的指导。通过动员培训,学生党员进一步明确了岗位要求和职责,增强了岗位工作能力。
支部层面逐一过关。学生党建的基础在学生党支部,建设服务型学生党组织,关键还是在党支部能否充分动员党员,积极投身各项“服务”活动,锻炼党性,提升能力。因此,在“设岗定责”活动中,学生党支部承担非常重要的动员、落实、监督和管理的责任。为保证活动顺利开展,学校要求各级党组织指导学生党支部围绕“设岗定责” 过一次组织生活,进行一次专题学习讨论,支部及党员就岗位设置及履职发挥作用进行充分交流。有的学院还要求党支部书记专门开展一次谈心活动,全面把握党员在“设岗定责”方面的思想情况,并对思想上存在顾虑和疑虑的党员开展深入的谈心工作。
监督考评发挥“三种力量”
党员互评。各学生党支部每年将召开一次学生党员述责答辩会,每个党员要就“设岗定责”活动中自己在岗位上的履职情况向支部大会进行汇报,并承诺下年度的具体目标;支部书记要就支部开展“设岗定责”的整体情况向全体党员作工作报告,并承诺下年度的具体目标;支部内党员相互之间进行民主评议,并根据评选条件,推荐优秀大学生党员和优秀大学生党支部书记。
群众考评。党支部组织班级、园区群众参加考评,以岗位表现为重点,全面考察学生党员的党性锻炼与作用发挥情况。其中,学生正式党员在本班级进行民主测评的参与率需在80%以上,优秀大学生党员和优秀大学生党支部书记民主测评满意度一般在90%及以上。群众考评情况将作为评优、转正的重要依据。
组织考评。为加强对学生党员设岗履职的指导,由各学院党委(党总支)指派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或党支部书记、支委担任岗位“支部监督人及联系人”。各学院在民主测评的基础上,经过学院党委会(党总支委员会)对测评情况进行分析,讨论确定“设岗定责”活动中表现的“优秀学生党员和优秀学生党支部书记”预选名单,并对在“设岗定责”活动中群众满意度测评情况较差的学生党员指定专人与其沟通,帮助及时改进。由校党委组织部牵头,党委相关部门参加,组成评审组进行评审,确定初评名单,提请校学生党建工作领导小组讨论决定正式表彰名单。对在“设岗定责”活动中涌现出的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组织部、宣传部、学工部和团委通过校报、校园网、图文展等形式进行大力宣传。
链接地址:http://www.shjcdj.cn/djw/html/4bb53ef200b84067a44898c6c01a9568/402881164c189f6a014c2a4470b200c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