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年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大会肯定成绩确立目标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06-04-17浏览次数:2183


    4月14日,我校2006年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大会在教苑楼多功能厅召开。校党政领导及各学院、部门有关负责人和教授共300余人参加大会。上海市科委基础处处长施强华、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主任莫建备、上海市教委科技处处长王兴放应邀出席。会议由阮兴树副书记主持。

    副校长李和兴就我校2005年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进行了回顾与总结。副校长项家祥和副校长黄刚分别宣布了上海师范大学“关于实施2005年度上海师范大学科研奖励的决定”和“上海师范大学关于奖励第十批新增学位点的决定”;教师代表唐力行教授汇报了“中国近现代史”学科建设情况。

    会上,上海市科委基础处、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上海市教授委科技处三位领导分别就各自管辖领域作了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我校近年来在学科建设和科研成果方面取得的成绩。同时指出,高校在知识创新中具有很大的优势,但随着这些年的发展,资源竞争态势更加激烈,科研资源的管理也更加严格。学校最根本问题是要进一步凝练内功,在体制和机制上进一步发挥高校优势,增强竞争力。

    会上,校长李进深入解析了我校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的总体目标,提出今后一段时间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的具体目标和工作措施。他指出,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都要围绕学校定位做文章,按照“211工程”的标准来建设学校,向建立研究生院的目标努力。要围绕核心竞争力做文章,体现在“五高”:高质量,即高质量的人才培养;高水平,即高水平的课程、项目和科研;高层次,在特色和优势方面体现学科专业高层次;高标准,即办学条件和教学科研条件要高标准;高知名度,即上海师范大学要在国内外有声誉必须依靠实力表现。要围绕综合实力做文章,通过具体指标来体现我校的综合实力。

    校党委书记周鸿刚指出,要贯彻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和上海市科技工作会议的精神,进一步增强危机意识。高质量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关键。以科研促进教师队伍建设,以人才带动科研发展。特别要发挥领军人物和老教授的作用。创造浓厚的科研学术氛围,建立更加科学的激励机制。把握上海经济发展的脉搏,主动服务上海经济社会的发展,瞄准上海中长期的发展规划,结合我校实际,为上海的经济建设做出贡献。他强调,要守住知识分子的道德底线,凭真本事做学问,防止急功近利,学术不端、行为失范现象,树立起良好的学术风气。造就一支作风过硬,业务精良的科研队伍。(逸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