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5年12月11日
标题:首份上海非遗传习地图问世
记者:许婧
上海师范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研究中心11日在沪发布《上海非遗传习地图》。这份全面展示上海非遗进校园进展的地图,将为民众了解和参观上海非遗文化场所提供便利。
作为上海首份非遗传习地图,使用者可以从中了解到某一非遗项目在上海的传承情况、受欢迎程度及普及度,进而为非遗学习、传承和研究提供参考。
“这份地图具有动态性、开放性、多元性和发展性的特点”,上师大中国非遗传承研究中心副主任赵炳翔说,非遗传习地图的问世,可以为上海非遗文化的传播、传承及发展注入新力量,未来还将把与非遗相关的生产、营销、消费场馆和场所及民间组织都纳入其中,进一步丰富内容,使之成为集展示、交流、学习、传习和传承等多元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非遗传习地图。
事实上,近一个月以来,沪上高校掀起一股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热潮。中国传统服饰、海派面塑、古琴艺术、海派剪纸、古本易经十二势导引法、中国笔墨等十余项非遗以及30余位传承人以展示、讲座、演出、互动等方式,走进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让2000余名学生亲身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海派面塑”于2007年6月列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保护名录。海派面塑国家级传承人陈凯峰当天表示,上海这座城市给予了海派面塑生根发芽的土壤,供给了海纳百川的文化背景。但在海派文化不断为众人所津津乐道的时代,海派面塑却渐入被人遗忘的尴尬境地。
陈凯峰希望通过非遗进校园活动,让包括海派面塑在内的非遗能不断创新和发展,有更多的传承人,让“民俗奇葩”点亮生活和民间艺术。
链接地址:http://www.sh.chinanews.com/news/20151211/2373382.html
标题:首份上海非遗传习地图问世
记者:许婧
上海师范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研究中心11日在沪发布《上海非遗传习地图》。这份全面展示上海非遗进校园进展的地图,将为民众了解和参观上海非遗文化场所提供便利。
作为上海首份非遗传习地图,使用者可以从中了解到某一非遗项目在上海的传承情况、受欢迎程度及普及度,进而为非遗学习、传承和研究提供参考。
“这份地图具有动态性、开放性、多元性和发展性的特点”,上师大中国非遗传承研究中心副主任赵炳翔说,非遗传习地图的问世,可以为上海非遗文化的传播、传承及发展注入新力量,未来还将把与非遗相关的生产、营销、消费场馆和场所及民间组织都纳入其中,进一步丰富内容,使之成为集展示、交流、学习、传习和传承等多元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非遗传习地图。
事实上,近一个月以来,沪上高校掀起一股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热潮。中国传统服饰、海派面塑、古琴艺术、海派剪纸、古本易经十二势导引法、中国笔墨等十余项非遗以及30余位传承人以展示、讲座、演出、互动等方式,走进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让2000余名学生亲身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海派面塑”于2007年6月列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保护名录。海派面塑国家级传承人陈凯峰当天表示,上海这座城市给予了海派面塑生根发芽的土壤,供给了海纳百川的文化背景。但在海派文化不断为众人所津津乐道的时代,海派面塑却渐入被人遗忘的尴尬境地。
陈凯峰希望通过非遗进校园活动,让包括海派面塑在内的非遗能不断创新和发展,有更多的传承人,让“民俗奇葩”点亮生活和民间艺术。
链接地址:http://www.sh.chinanews.com/news/20151211/2373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