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当代教育 2016年8月5日
标题:上师大“爱心学校”进江南造船厂引关注
记者:吴赛华 张 绛
近日,由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团工委、崇明团县委和上海师范大学团委主办,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江南造船”)团委承办,为期两周的首期“江南造船厂爱心学校”在江南造船集团职业技术学校圆满落幕。

上海师范大学“爱心学校”已开办23年,是国内高校历史最长的志愿服务品牌之一。最早为劳模子女开办,后多与街道社区合作,每年开设一百至两百家。今年针对如何创新思路,更好地提供服务,上海师大在前期进行了排摸工作。从街道和社区的爱心学校以及爱心暑托班了解到,很多企业的双职工子女,暑期对孩子的教育、托管需求很大。像江南造船厂的很多员工就是外来务工人员,有些是双职工,无暇照顾孩子的暑期生活。为了服务青年职工,缓解职工家庭孩子暑期“看护难”问题,帮助孩子们度过一个快乐、安全、充实而有意义的暑假,在群团改革的背景下,上海市经信委团工委和上海师范大学团委以及江南造船团委加强区域化团建,引进资源,为青年职工和大学生提供服务,由上海市经信委团工委牵头,联合崇明团县委、上海师范大学团委以及江南造船团委举办了“江南造船厂爱心学校”。

为期两周的爱心学校,倾注了上师大志愿者、江南造船团委志愿者的大量心血和精力。据了解,公司职工每天早上7点三刻就要上班,孩子们7点半之前陆续来到学校,上师大教育学院的志愿者们主动提议住在公司提供的员工宿舍。教育学院团委书记金黎琼介绍说,教育学院每年有900人次参加爱心学校活动。今年开办爱心学校51所,覆盖上海12个区县,获得过很多奖项。
强大的师资力量
本次江南造船爱心学校共开设了两个班,分别是一至三年级的小班和四至五年级的大班。经过对200位报名学员的筛选,最后共计招收低年级班35人和中高年级班28人。上师大教育学院派出17名志愿者,他们都是大一到大三的学生,采取自愿报名、择优录取的方式,兼顾专业对口,如学前教育、体育、早教、音乐、心理等专业,并就带班、儿童心理进行了岗前培训,保证教学质量。爱心学校校长顾沈慧是大三学生,有两年的爱心教员经验。据她介绍,今年3、4月,上海师大就面向全院招募志愿者,以师范生为主,对上海师大的学生来说,这是专业课的一次实践。这次江南造船厂爱心学校的志愿者中很多是崇明人,对他们来说,这也是回报家乡,反哺社会的一次机会。

担任班主任的大一学生季佳慧谈起自己做志愿者的经历,颇有感触,她说,教孩子的过程,也是在积累实践经验,学习如何和孩子相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要循循善诱,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调整上课细节。“像我教的剪纸,大班小班孩子接受程度不同,小班的孩子更热情,但剪对称的窗花、蝴蝶,他们无法完成,要让他们做一些更容易操作的,并且老师要给予一定的帮助,这样他们才会有成就感。”季佳慧说。
以人为本的创新课程
在课程设计上,上师大志愿者团队可谓煞费苦心。由于孩子们年龄跨度大,最小的幼儿园升大班,最大的已经上初中。志愿者们不得不对课程进行调整,通过一次次的会议讨论、修改,针对孩子们的不同年龄层,安排了丰富的教学内容,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学到东西。
为了在课程中提高孩子们的动手能力,特地安排了武术、拉丁、合唱、折剪纸、五谷杂粮拼贴画、油画、寿司、脸谱、中国结与手链制作、七巧板、魔方、书法等兼具趣味与亲手体验的课程,涵盖了健康、生活、艺术等多个方面,在动手体验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此外,这里对传统文化的教学形式做了创新,成立了国学课程暑期团队,研发了一系列培训课程,包括三字经。开设了传统文化课包括武术、戏曲、美术,以及结合崇明当地特色的土布制作工艺和崇明画,还增加了和孩子们的互动环节和小游戏,如蒙眼画画。其中,脸谱课很受孩子们欢迎,从介绍脸谱基础知识,到著名京剧唱段赏析,到孩子们拿着画具自己尝试手绘脸谱,注重在各个方面让孩子体会和吸收知识。

由于近期天气炎热,为防止孩子中暑,除了一早在室外进行的足球等运动项目外,主要开展的都是室内项目,有早读、棋艺、拍卖会、集体舞、室内传球、健美操、拉丁舞、钢琴(由于设备有限,使用了电子琴)、绘画等。此外,志愿者们通过网上学习,掌握一些专门技术教给孩子们,如折纸等,希望在短短两周内,让孩子们对各个领域都有所涉及。
为安全运行保驾护航
在爱心学校的筹备运行过程中,江南造船团委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和过程控制工作。开班前编制了《爱心学校班主任、教员工作职责》《爱心学校志愿者工作职责》《爱心学校运作流程》等文件。开班过程中,每天安排公司团委志愿者4人进行爱心服务工作,并对学校场地安全情况进行每日巡检。为了应对高温带来的影响,事先做好应急预案,购买电扇并联系物业提供冰块降温。
此外,学生和家长信息都被纳入系统,制作成卡,专卡专用。志愿者们也都凭证上岗。上课时,每间教室配备4名教员,2个班共配备17名教员。江南造船团委副书记缪文杰介绍说,企业领导非常关心办学安全问题,仔细审核了各个环节。如礼仪课,原本有让学生使用刀叉的教学环节,因为怕有些孩子年龄小和顽皮,课堂上容易出危险,因此内化了这个课程,改为国学礼仪教学。针对暑期孩子们的健康问题,学校安排了常温饮料。考虑到酷热环境下容易中暑或生病,志愿者们把大量活动转移到室内,因地制宜。

“刚开始也想在江南造船厂里上课,但制造型企业也存在一些未知的安全问题,因此借用江南技校的场地。教室里只有电扇,这几天持续高温,校方考虑使用冰块降温,也有考虑过安排空调间上课,但担心孩子们来回一跑,一冷一热,身体容易出问题。”缪文杰说,开办过程中还遇到了资金问题,本应统筹安排,但企业没有专项资金,因此只能是开启为期两周的绿色通道,各部门配合,逐个联系并动用了员工福利部门,班车通勤部门(负责接送老师),餐饮公司(保证师生用餐)以及住宿部门(员工宿舍,解决上师大志愿者住宿)。“这一切都是为了让爱心学校平稳、安全、有序地运行。”
各方积极反馈
江南造船厂方面表示,学校到企业办学,对双方来说,是一个磨合过程。借助今年的这些经验和采取的措施,明年企业各部门将更好地参与到这件事中,做得更好。
孩子们说都非常喜爱志愿者老师。在被问到最喜欢的课程时,长兴小学五(6)班的张宇和三(5)班的盛佳韵分别喜欢的是美术和武术,同时,他们展示了自己的作业。到目前为止他们学了很多有趣的东西,觉得在这里上课很有趣,和在自己学校上课时不一样,老师也很平易近人,并表达了希望明年继续来上课的愿望。
家长说,孩子好像一下子长大了很多,更懂事也更活泼了。孩子一直在问,什么时候能够再跟这些小朋友们一起学习。作为厂里员工,有爱心学校在暑期看管小孩,自己在厂里上班能够更加安心,希望明年爱心学校能够继续办下去。
爱心学校进企业,不仅解决双职工子女暑期的托管问题,以第二课堂的实践形式助推卓越教师队伍培养,“未来教师”通过爱心课堂实践提前了解教育资源缺口和人才要求;更是以陪伴式、情景式、体验式、嵌入式教学方法创新和延伸了第二课堂,填补了学生假期教育的空白。校方说,明年有很大机会扩大合作,希望届时多开两个班,安排时间更长些,同时招募更多的教员,满足企业的需求。
链接地址:http://mp.weixin.qq.com/s?_
标题:上师大“爱心学校”进江南造船厂引关注
记者:吴赛华 张 绛
近日,由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团工委、崇明团县委和上海师范大学团委主办,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江南造船”)团委承办,为期两周的首期“江南造船厂爱心学校”在江南造船集团职业技术学校圆满落幕。

江南造船“爱心学校”的诞生
上海师范大学“爱心学校”已开办23年,是国内高校历史最长的志愿服务品牌之一。最早为劳模子女开办,后多与街道社区合作,每年开设一百至两百家。今年针对如何创新思路,更好地提供服务,上海师大在前期进行了排摸工作。从街道和社区的爱心学校以及爱心暑托班了解到,很多企业的双职工子女,暑期对孩子的教育、托管需求很大。像江南造船厂的很多员工就是外来务工人员,有些是双职工,无暇照顾孩子的暑期生活。为了服务青年职工,缓解职工家庭孩子暑期“看护难”问题,帮助孩子们度过一个快乐、安全、充实而有意义的暑假,在群团改革的背景下,上海市经信委团工委和上海师范大学团委以及江南造船团委加强区域化团建,引进资源,为青年职工和大学生提供服务,由上海市经信委团工委牵头,联合崇明团县委、上海师范大学团委以及江南造船团委举办了“江南造船厂爱心学校”。

为期两周的爱心学校,倾注了上师大志愿者、江南造船团委志愿者的大量心血和精力。据了解,公司职工每天早上7点三刻就要上班,孩子们7点半之前陆续来到学校,上师大教育学院的志愿者们主动提议住在公司提供的员工宿舍。教育学院团委书记金黎琼介绍说,教育学院每年有900人次参加爱心学校活动。今年开办爱心学校51所,覆盖上海12个区县,获得过很多奖项。
强大的师资力量
本次江南造船爱心学校共开设了两个班,分别是一至三年级的小班和四至五年级的大班。经过对200位报名学员的筛选,最后共计招收低年级班35人和中高年级班28人。上师大教育学院派出17名志愿者,他们都是大一到大三的学生,采取自愿报名、择优录取的方式,兼顾专业对口,如学前教育、体育、早教、音乐、心理等专业,并就带班、儿童心理进行了岗前培训,保证教学质量。爱心学校校长顾沈慧是大三学生,有两年的爱心教员经验。据她介绍,今年3、4月,上海师大就面向全院招募志愿者,以师范生为主,对上海师大的学生来说,这是专业课的一次实践。这次江南造船厂爱心学校的志愿者中很多是崇明人,对他们来说,这也是回报家乡,反哺社会的一次机会。

担任班主任的大一学生季佳慧谈起自己做志愿者的经历,颇有感触,她说,教孩子的过程,也是在积累实践经验,学习如何和孩子相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要循循善诱,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调整上课细节。“像我教的剪纸,大班小班孩子接受程度不同,小班的孩子更热情,但剪对称的窗花、蝴蝶,他们无法完成,要让他们做一些更容易操作的,并且老师要给予一定的帮助,这样他们才会有成就感。”季佳慧说。
以人为本的创新课程
在课程设计上,上师大志愿者团队可谓煞费苦心。由于孩子们年龄跨度大,最小的幼儿园升大班,最大的已经上初中。志愿者们不得不对课程进行调整,通过一次次的会议讨论、修改,针对孩子们的不同年龄层,安排了丰富的教学内容,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学到东西。
为了在课程中提高孩子们的动手能力,特地安排了武术、拉丁、合唱、折剪纸、五谷杂粮拼贴画、油画、寿司、脸谱、中国结与手链制作、七巧板、魔方、书法等兼具趣味与亲手体验的课程,涵盖了健康、生活、艺术等多个方面,在动手体验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此外,这里对传统文化的教学形式做了创新,成立了国学课程暑期团队,研发了一系列培训课程,包括三字经。开设了传统文化课包括武术、戏曲、美术,以及结合崇明当地特色的土布制作工艺和崇明画,还增加了和孩子们的互动环节和小游戏,如蒙眼画画。其中,脸谱课很受孩子们欢迎,从介绍脸谱基础知识,到著名京剧唱段赏析,到孩子们拿着画具自己尝试手绘脸谱,注重在各个方面让孩子体会和吸收知识。

由于近期天气炎热,为防止孩子中暑,除了一早在室外进行的足球等运动项目外,主要开展的都是室内项目,有早读、棋艺、拍卖会、集体舞、室内传球、健美操、拉丁舞、钢琴(由于设备有限,使用了电子琴)、绘画等。此外,志愿者们通过网上学习,掌握一些专门技术教给孩子们,如折纸等,希望在短短两周内,让孩子们对各个领域都有所涉及。
为安全运行保驾护航
在爱心学校的筹备运行过程中,江南造船团委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和过程控制工作。开班前编制了《爱心学校班主任、教员工作职责》《爱心学校志愿者工作职责》《爱心学校运作流程》等文件。开班过程中,每天安排公司团委志愿者4人进行爱心服务工作,并对学校场地安全情况进行每日巡检。为了应对高温带来的影响,事先做好应急预案,购买电扇并联系物业提供冰块降温。
此外,学生和家长信息都被纳入系统,制作成卡,专卡专用。志愿者们也都凭证上岗。上课时,每间教室配备4名教员,2个班共配备17名教员。江南造船团委副书记缪文杰介绍说,企业领导非常关心办学安全问题,仔细审核了各个环节。如礼仪课,原本有让学生使用刀叉的教学环节,因为怕有些孩子年龄小和顽皮,课堂上容易出危险,因此内化了这个课程,改为国学礼仪教学。针对暑期孩子们的健康问题,学校安排了常温饮料。考虑到酷热环境下容易中暑或生病,志愿者们把大量活动转移到室内,因地制宜。

“刚开始也想在江南造船厂里上课,但制造型企业也存在一些未知的安全问题,因此借用江南技校的场地。教室里只有电扇,这几天持续高温,校方考虑使用冰块降温,也有考虑过安排空调间上课,但担心孩子们来回一跑,一冷一热,身体容易出问题。”缪文杰说,开办过程中还遇到了资金问题,本应统筹安排,但企业没有专项资金,因此只能是开启为期两周的绿色通道,各部门配合,逐个联系并动用了员工福利部门,班车通勤部门(负责接送老师),餐饮公司(保证师生用餐)以及住宿部门(员工宿舍,解决上师大志愿者住宿)。“这一切都是为了让爱心学校平稳、安全、有序地运行。”
各方积极反馈
江南造船厂方面表示,学校到企业办学,对双方来说,是一个磨合过程。借助今年的这些经验和采取的措施,明年企业各部门将更好地参与到这件事中,做得更好。
孩子们说都非常喜爱志愿者老师。在被问到最喜欢的课程时,长兴小学五(6)班的张宇和三(5)班的盛佳韵分别喜欢的是美术和武术,同时,他们展示了自己的作业。到目前为止他们学了很多有趣的东西,觉得在这里上课很有趣,和在自己学校上课时不一样,老师也很平易近人,并表达了希望明年继续来上课的愿望。
家长说,孩子好像一下子长大了很多,更懂事也更活泼了。孩子一直在问,什么时候能够再跟这些小朋友们一起学习。作为厂里员工,有爱心学校在暑期看管小孩,自己在厂里上班能够更加安心,希望明年爱心学校能够继续办下去。
爱心学校进企业,不仅解决双职工子女暑期的托管问题,以第二课堂的实践形式助推卓越教师队伍培养,“未来教师”通过爱心课堂实践提前了解教育资源缺口和人才要求;更是以陪伴式、情景式、体验式、嵌入式教学方法创新和延伸了第二课堂,填补了学生假期教育的空白。校方说,明年有很大机会扩大合作,希望届时多开两个班,安排时间更长些,同时招募更多的教员,满足企业的需求。
链接地址:http://mp.weixin.qq.com/s?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