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社会科学报社 2021年7月6日
标题:新时代教师发展,需要成长性的评价体系
记者:董安恬
近日,由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上海师范大学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联合举办的“新时代教师评价——第二届全国教师教育发展论坛”在上海师范大学举行。
在论坛致辞中,上海师范大学副校长蒋明军强调了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进入新时代,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和《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求各级党委和各级政府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教师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但是,如何进一步贯彻落实深化中央的精神并将诸多要求具体化、操作化,还有很大的探讨空间。
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顾明远认为,解决新时代教师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首先要加强农村教师培训,改革传统“灌输”式培训模式;其次要通过定点帮扶、信息化等手段将城市优秀资源输送到农村地区;其三,要把师范院校办好,培养优秀公费师范生进入教师行列。此外,教师队伍评价制度的改革,要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个标准,突出教育教学的实际效果。从改进结果评价、强化个性评价、探索真实评价、健全如何评价四个方面对教师进行评价。
上海市首届教育功臣、特级校长、成功教育研究所所长刘京海在题为“教师成长性评价的实践与思考”演讲中指出,必须坚持成长性教师评价,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教师。同时,必须把握教师成长的共性和个性,把握教师发展的阶段性、教师水平的差异性,综合看待教师成长性评价。
华东师范大学开放教育学院院长闫寒冰在报告中提出,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加快从“培训”到“赋能”转变,以教师评价驱动教师个性化发展。
当前教育问题的根源在于工业社会的教育体系无法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需求。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李永智认为,未来要建构的是个性化的终身教育体系,将因人而异,把运用知识能力的学习作为主要的学习内容。同时,进入数字化时代,可以利用大数据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指导。
链接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QDKCaRM5XSmUruWBGMJz2A
文章为社会科学报“思想工坊”融媒体原创出品,原载于社会科学报1762期4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