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在座的是大一新生,在今天的报告中,我不过多的讲纯理论的东西,我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国哲学发展的崎岖道路,并且也讲讲我国哲学发展的前景,然后再考察一下大家学哲学究竟是否有前途。
首先,我们来考察一下,哲学究竟是什么?有些外国教授以为,有100个哲学家就有100种哲学;因而很难为它下一个确切的定义。古希腊人说哲学是讲智慧的学问。之后,有些西方哲学家把哲学作为科学的科学,一切科学都以哲学为根源。这些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我以为哲学是智慧之学。就我们这个时代而言,哲学就是要教你们怎样进行创造性思维、如何才能获得智慧的学问。哲学是一门科学,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一切科学都是理性的东西。作为哲学而言,它也作理性的思考与表达,但它又需要超越理性,也即人应当超越知识层面上升到智慧层面。因为知识与智慧之间是不能划等号的。总之,哲学是科学,但又超越了科学的范围。
哲学作为一门反思的学问,它的产生与发展需要一定的安定的社会环境。比如说美国,它成立仅二百多年。它的第一份哲学杂志是《世界哲学研究》,是19世纪60年代开办的。而当时从欧洲跑到美国去的人绝大多数是下层人士。在美国这个陌生的国度,对于这些人而言,首先必须解决的是生存问题。因而在这个时候,这些人是不可能产生深刻的哲学思维的。在学术上,基本上是一些他们从欧洲大陆带过去的东西。这种情况持续了100多年,到19世纪60、70 年代他们才真正产生有点美国味道的哲学。到20世纪之后,随着美国经济的发达,欧洲许多哲学家都往美国跑了,所以现在西方哲学大本营在美国,而不在欧洲。我们国家的情况也是这样的。建国初期,全国仅有几所大学有哲学系,如北京大学、上海同济大学等。当时的哲学系是十分萧条、不景气的。因为它们都是按照过去解放前的模式办的,不能适应解放后意识形态上发生的变化。而当时大学里哲学系的教师、教授,作为“保留性的古董”,而留在大学里,是为了有利于他们的改造,也有利于对他们的管束。1956年后,我国的政治、经济又重新走上正轨。而此时,哲学在我国也得以较大的发展。如复旦、武汉大学等纷纷建立自己的哲学系。以后从1958到1965年,中山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也建立了哲学系。在文革期间,我国的哲学发展有所停滞。但文革后,哲学发展逐渐复苏。这无论从我国高校哲学系建立的数目还是学生人数上都可以得到证明。总之,哲学必须在一定的安定社会条件下才能发展起来,哲学研究才能开展起来。
其次,我再谈些对马克思哲学的看法。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它?这里存在着重新理解、重新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问题。而重新理解、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以为最重要的一条是要从理论根源上去理解它;这就涉及到“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西方的非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的关系”这个问题。在我看来,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西方哲学为根底的,它的产生以西方哲学为背景,它的发展本身也是与西方哲学息息相关的。总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不是来源于东方、来源于中国,而是来自西方,是延续西方文化传统的。
另一方面,我们所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西方哲学史上的哥白尼式的革命”这句话也没有错。这里显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它以前的一切西方哲学是有根本性的改变;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又不是脱离以往哲学的传统,它是在批判继承以往哲学传统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问题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以往哲学究竟批判、继承了些什么?他想要确定的又是什么?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按马克思本来的意思实事求是地去回答。
我们说,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应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不仅要在西方哲学的根源上去理解它,而且也要求我们不能将它看成是个僵化的体系。我们现在常将它看成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体系,实际上马克思本人并没有形成如我们现在所见到的这样一个完整的体系,这是后人所建立的。实际上建立完整的哲学体系,这是不符合马克思原意的;马克思最反对“死”的、僵化的东西,对他而言,他强调是哲学应密切配合现实生活与实践。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他批判了之前的、试图将哲学变成科学的科学的说法,他强调哲学应是与现实斗争密切相关的学问。
总之,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们要随着客观情况的改变而对理论进行修改、补充,要与时俱进,以防马克思主义哲学僵化,变成脱离实际的“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这样一些抽象教条。我们所讲的自然科学也好、社会科学也好,都是与人类密不可分的。如果离开人的现实生活,那么这个自然界就变成了纯抽象的东西。但这并不是否认自然界的客观存在,而是强调了自然界与现实的人息息相关。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手稿》中,批判了纯粹的自然主义,认为纯粹的自然主义就等于唯灵论;他强调我们所研究的世界是现实的世界,是人化的自然界,而不是抽象的。
就实事求是的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而言,联系前面的“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西方的非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的关系”这个问题,我想再谈点。很久以来总有研究者对与马克思同时代的西方哲学持一种全盘否定的态度。而实际上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整个西方传统思想文化为其理论背景。马克思主义哲学并没有脱离他所处的现实环境,理论不能脱离生活、脱离现实,否则会苍白无力的。不做区别的一并拒斥,这种做法本身显示我们并没有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思想。
反观近、现代的西方哲学而言,它们也并非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完全对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后的西方哲学是反形而上学的,这里的形而上学不是指与辩证法相对的形而上学,而是指哲学不要搞抽象的体系,不要搞绝对的物质或绝对的精神等东西;它们强调哲学应研究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问题。这个基本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是完全一致的。这是指两者在根本思想上,而不是指在细节上。不同处在于,马克思在这个问题上是以十分清楚的方式加以表达的;而他同时代及之后的西方哲学则是以歪曲、拐弯抹角的方式阐述出来的。比如,他同时代的叔本华讲唯意志论。这种理论强调了人的理性与人的情感意志相比,后者更重要。虽然叔本华的理论有他的问题,他把整个世界变成了意志的产物。但他反对了把理性绝对化的企图,强调要考虑人的情感意志与人的现实生活;在这一点上是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相近的。而整个人本主义思潮都是如此开始的。
另外,科学主义思潮也是如此。他们力图使一切哲学都变成科学,这就要求拿出证据来,有没有现实的合理根据。什么证据?实际上就是经验,人的经验,从而在这点上也是与马克思主义相近的。
对于西方哲学,我们要按其本来的面貌加以观察。在澄清西方哲学的基础上,该批判的就应批判,该实事求是地加以吸收的就实事求是地加以吸收。另外对于我们而言,究竟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被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所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又是哪些?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加以澄清。而学术界现在也提出了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进行澄清的要求,我以为这是非常及时的,不这样是不行的。
所以在这个节骨眼上,你们上海师范大学成立了哲学系,而在座的大家来学哲学,我觉得你们是非常幸运的。因为你们一进入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的大门,上面这个伟大的使命就落到你们身上:怎样重新来理解马克思主义?怎样重新理解在中国的西方哲学?这样的历史重任就落到你们头上。
最后,就我们学习哲学而言,它究竟是不是件倒霉的事?我想说,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中,哲学系的同学的发展前途不比任何其他专业的学生差。哲学是教人学会如何思维的学问。它是智慧之学,能开拓人的眼界,使人能有创造性思维。而有了这种能力,对你们做任何工作都是很有帮助的。总之,哲学系的学生毕业后,你既可以继续从事哲学事业,也可以从事其他行业。而从事其他行业,从长远来说,肯定会超过那些原本就是此专业的学生。总之,你们能进哲学专业,是作了明智的选择。而你们现在所在的是一个社会安定、经济大力发展的好时期,江主席已多次发表了针对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讲话,而大家也日益重视起哲学这门学问来。这些年来,很多高校都建立起哲学系。这是个哲学日益在我国走向繁荣的时期,你们能在这个时候走进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是件非常幸运的事。(张燕伶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