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军:一位追求“深度”的数学教授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0-05-30浏览次数:6773


        王军    数理学院计算数学专业博士生导师。1985年至1990年在大连理工大学应用数学系读研究生,获博士学位;1990年至1992年在南开大学数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2年10月起在大连理工大学应用数学系工作,历任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2008年4月调入上海师范大学工作,现任全国组合数学与图论学会副理事长,兼任大连理工大学高科技研究院计算生物研究所所长。

求学经历:与数学结下不解之缘

  王军教授主要从事组合数学与计算生物学研究,在组合数学的代数和数论方法、字上的组合、偏序集上的组合等方面解决了若干有影响的问题和猜想。他在数学及相关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杂志上发表了众多学术论文,曾三次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组合数学重点项目,多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及省部级项目。在东北工作期间,曾被选为辽宁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人选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说起与数学结缘,王老师立刻打开了记忆之门。他说他在上中学的时候数学成绩就一直很好,但那时正逢文革时期,他作为工农兵学员上的大学,在没办法选择的情况下读了俄语专业。尽管这样,他酷爱数学的心思一直没有改变。后来相继在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进修,开始正规地学习数学知识。功夫不负有心人。1985年王老师终于考上了大连理工大学应用数学系的研究生,从此走上了专业的研究道路。说起不平坦的求学之路,王老师感慨地说:“在读研究生之前我只是一个一般的数学工作者,进入大学搞研究以后,我才把积累许多年的激情真正释放出来。”
  多年的辛勤耕耘如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他将数论中具有基本重要性的JacobiSums及GaussSums的理论推广到有限交换环上,并研究其组合应用;给出Goldman和Rota关于子集子空间问题的一个解答,并利用一般线性群的某种变换等价类给出Ma-honianStatistics的一个组合解释;与他人合作解决了符号动力系统中一种字(MSS序列)的相邻关系及奇偶分布问题;证明了偏序集的Sperner理论中的一个引人注目的猜想(美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组合学家R.Stanley于20世纪90年代初证明了这个猜想的一个特殊情况),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处理偏序集的Sperner型性质的一套系统的方法。最近他用代数方法解决有限子空间中交族满足LYM不等式猜想并统一研究了一般对称系中的交族、cross-交族的组合性质,同时还在生物信息学中的应用方面取得成果。他在本学科的重要学术成果相继发表在《NonlinearAnal.》《J.OperatorTheory》《J.Al-gebra》和《Adv.Appl.Math.》等国际著名学术杂志上,达150多篇。
        近5年来,王军老师共承担了12项各类科研项目,其中国家级项目5项,省部级4项;主持完成市教委重点课程《数学分析》和《常微分方程》以及校级重点课程《高等代数》的建设;他主持的“数学与应用数学”被市教委批准为第四期(2009年—2011年)本科教学高地建设项目。王老师谦虚地说,这些成绩的取得其实都是他与学院基础数学方向的其他老师一起共同努力的结果。

治学经验:一心钻研总能出成绩

  虽然王军老师从小的数学成绩很好,但他说他自己其实并不很聪明,例如,他几乎不能在一段时间内做好两件以上的事。这个缺欠反倒使得他每次都能专心做好一件事情。因此学俄语的时候,俄语成绩很好,并且差点当了教俄语的老师。他说多年的治学经验告诉他,只有专心才能做好事情。任何学问,只要一直坚持不懈地钻研,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我看到适合自己做的问题就会莫名地很兴奋。”王老师说,平时只要有工作,就会一直放在心上,有时半夜三点醒来,只要睡不着就起来继续想那个没解决的难题。有一次在美国与合作者一起研究一个数学问题,当时怎么想都想不出来,苦思冥想之中甚至不知道美国朋友已经外出旅行了。等那位美国朋友回来看到王老师已经解决了问题觉得很吃惊,就问他怎么解决的。王老师告诉那个美国朋友说,他思考问题遇到瓶颈要放弃的时候就会想到毛主席的一句话:“有利的情况和主动的恢复产生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他说这句话最初是他的俄语老师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的,对他日后的研究影响很大。那个美国朋友对这句话很是欣赏,表示要把这句话告诉自己的学生。
        也许是长久从事数学研究养成的生活习惯,王老师说他的性格特点就是特别爱清静。他戏称自己是“宅男一族”,工作之余,爱在家里看电影,听戏曲和音乐。他乐呵呵地说:“我的娱乐生活还是有的,但就是不喜欢出门。”生活中的王老师一直都沉浸在自己工作之中,不太喜欢到处开会,平日的会议和应酬基本都是能推掉就推掉,他不喜欢自己的研究被打断。这也正是他一直告诫学生的经验之谈:一个人不能同时做两件以上的事情,要专注于一件事情,才能做好、做深入。

学科建设:看好基础数学未来前景

  谈及他现在从事的科研,王军老师的兴致便高涨起来。他说,数学是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研究的基础,而基础数学则是“基础”的基础。当评价一个学校数学学科研究的总体水平时,基础数学往往占有较高的权重。因此,重点支持基础数学科研的发展是我校学科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另外,从教学的角度来说,高校数学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也是基础数学,因此建设好这个学科,对提高整个学校的数学教学水平具有战略性意义。王老师还强调,基础数学不但是其他学科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大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方式,对提高国民素质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谈起基础数学的“家族史”,王老师如数家珍。传统的基础数学包括分析、代数和几何三个主要分支,除了代数以外,分析与几何主要研究连续的对象。近年来,离散结构在诸多科学和工程技术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组合数学作为基础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日益成熟。王老师说,基础数学作为我校的一门重点学科,拥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在泛函分析、代数学和组合数学三个方向上的研究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具备了较雄厚的基础和竞争实力,在国内外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当然,目前我校的基础数学研究与应用数学和计算数学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尽管我们在应用泛函分析、交换代数和组合数学等方面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在一些有影响的问题的研究中还有着明显的优势,但与其他重点高校相比,我们有影响的研究的方向较少,特别是拓扑、几何等基础数学的重要方向在我校还是空白,年轻的后备力量相当薄弱,种种因素导致学科的整体规模不够大,因此整体水平还不够高。他希望未来在继续保持和加强泛函分析、代数学和组合数学三个方面的优势和特色的同时,积极引进几何方向的人才,通过整合,建设成为分支健全、水平较高的基础数学学科,获得更多有国际影响的学术成果,培养一批高质量的年轻人才,“只要我们不断充实学科建设,基础数学未来的前景还是相当广阔的”。

为人师表: 叮嘱学生沉下心来做学问

  不管是以前在大连理工大学,还是现在在上师大数理学院教书,在多年的教学中,王老师发现有不少学生对做研究比较畏惧,沉不下心来。他说,做学问要坐得了冷板凳,不能浮躁,要善于思考,敢于尝试,自信有主见,失败了不灰心。
  在平时给学生上课的时候,王老师很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他认为兴趣很重要。另外他还喜欢坐得住、做事精力集中的学生,他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打好扎实的基础,发挥自己最大的主观能动性。“我觉得研究是自主的,只要你肯专注、肯钻研。现在活跃在数学界的人不都是清华、北大毕业的学生,也有一些上师大毕业的学生做了很好的研究工作。”
  王军老师说,衡量一个人的能力一般有两个指标:速度和深度。做事当然要讲究速度,但做研究就更需要深度,要思考得比别人深。他举例说,爱因斯坦在1915年这一年里只写了三篇文章,现在看来其中的每一篇都有获得诺贝尔奖的水平。而对一般的人,三年甚至三十年做一篇那样的文章也是非常了不起的。因此做研究不是比速度,质量和深度才是最重要的。
  据王军老师的博士生窦永超介绍说,王老师是国内组合数学界颇有影响的专家学者,在学术上严谨,扎实,思维活跃。他说:“入学后王老师就要求我们扎实地学好各门课程,为以后的研究工作打好基础。在平时的学习中,王老师也总是积极地加入我们的讨论,给我们的课题研究指明方向,并反复叮咛我们做学术一定要诚实,不能在数据上造假。”
        王老师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北方,他经常询问学生在生活上有什么困难、上海的饭菜是否可口等,主动热情地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王老师在思想观念上也乐于接纳新鲜事物,经常用QQ和学生们联系,及时指导学生的工作。窦永超笑着说:“有一次我们看到王老师在网上‘淘宝’,我们都感到好惊讶,真没想到平日做学问严谨的王老师也会对网上购物了如指掌。”

采访手记

  其实,在采访王军老师之前,我们心中对于基础数学的认识并不多,通过采访,不仅使我们对这门学科有了大致的了解,更收获了许多意想不到的东西。
  作为学者,王老师兢兢业业地从事着科研工作,力求使学科获得更大的进步;作为教师,他不仅教书育人,更从细微之处关心学生;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对于工作的热忱和对学生的关爱。可他本人却极为低调,“有些问题我没有考虑那么多,我只是想把工作做好。”记者眼中的王老师虽然不善言辞,但谈起学科建设和教书育人时眼里总是闪烁出智慧和热情的光芒。这样默默耕耘的老师也许遍布在师大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那就让我们一同祝愿这些可爱的老师工作顺利,为我们上师大的未来增添更多的异彩。(撰稿 竺安琪 陈瑶)

来源:《上海师大报——月末特刊》 2010年05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