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与传播学院沈黎副教授的“社会工作技巧”是一门深受学生欢迎的课程。在谈及教学上有何独特经验时,沈老师笑着说——“保持认真的态度就能上出精彩的课”。
“气氛轻松活泼,内容丰富有趣;不是教条式的古板授课方式,而是在不知不觉中让你掌握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这是学校BBS上一位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对沈老师“社会工作技巧”课的评价。很多听过沈老师课的学生说,沈老师上课认真且又充满活力,而这次的采访结果也印证了学生对沈老师的这一评价。
课堂教学注重“做中学”
沈老师上课注重杜威的实用主义———“做中学”,即强调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学。沈老师介绍说,“社会工作技巧”这门课主要是讲授助人技巧,例如教学生如何给案主回应,帮助他人解决实际的困难等等。他说,在社会工作技巧中,语言技巧是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比如在他人遇到某些人生问题时,就要知道应该运用哪些语言技巧来帮助他摆脱人生困境。
考虑到纯理论的知识学生较难掌握,在课堂上,沈老师就经常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每节课,沈老师都会安排很多实践、操练、演练等活动,在讲完理论和案例的内容后,当场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将理论付之于实践,身临其境地去体会。沈老师说,“学生只要演了,对这个技巧的体悟便就深刻了。”角色扮演一般由两名学生来完成,一个当案主,一个则是社工,沈老师给出一个情境,让学生运用学到的专业知识尽情发挥。这一独特的上课方式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更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沈老师既幽默又风趣,很能带动课堂气氛,上他的课一点都不会感到无聊。”08级社会工作专业的黄颖说道。
视野国际化技巧本土化
由于社会工作专业在国内尚属新专业,可资参考的中文材料较少,所以沈老师课上选用的大部分是英文版的材料,以英文资料、英文教材为主。沈老师认为,有国际化就会有本土化,虽然运用英文材料能够让学生了解世界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最新形势,但其缺陷是西方视野的社会工作助人技巧未必能用在中国人的身上。
社会工作的实践往往受到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因此,在沈老师的课上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反思社会工作技巧在中国人身上的效果,即技巧的本土化问题。沈老师拿起一个杯子形象地说道,“比如说水晶球技巧,这个在外国人眼中被认为可以看到自己前世今生以及未来的水晶球,在中国人身上就很难发生效果,你很难引导中国人去相信这个东西可以看到未来,所以当这种技巧涉及到本土化时就要适当地过滤掉,即效果不佳的技巧就不予应用。”沈老师说,反过来,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社会工作技巧也是外国人所没有的。“例如我们强调的人际关系,中国人讲究的‘差序格局’,这个东西在我们的心理治疗过程中就特别有用。”
材料准备充分教案细致认真
上沈老师的课,每个学生都会拿到一本由沈老师亲自编写的讲义。这本厚厚的讲义汇集了沈老师精心准备的各种社会工作技巧的内容,开出了一系列要求学生阅读的参考书目,并点明了教学要求。更特别的是,讲义中还有一份与课堂教材配套的“学生手册”,其中明确了课上的活动、作业、练习以及角色扮演说明等,让学生在课后能够及时地巩固知识,做好复习。除了课堂上课以外,沈老师还经常要求学生力所能及地做一些英文翻译工作,要求学生到期刊网上寻找国外著名学者的文章练习翻译。沈老师说,这样做的目的,既是为了锻炼学生的英文翻译能力,也是为了让学生在翻译的过程中了解学科发展的前沿信息,这样的“加餐”对学生巩固专业知识大有裨益。
“其实,在我看来,上好一门课并没有什么值得介绍的‘独门秘籍’,只要保持一种认真的态度,就能够上出一堂精彩的课来。”临近采访结束时,沈老师笑着对记者说。(学生记者 张晓琳)
“气氛轻松活泼,内容丰富有趣;不是教条式的古板授课方式,而是在不知不觉中让你掌握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这是学校BBS上一位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对沈老师“社会工作技巧”课的评价。很多听过沈老师课的学生说,沈老师上课认真且又充满活力,而这次的采访结果也印证了学生对沈老师的这一评价。
课堂教学注重“做中学”
沈老师上课注重杜威的实用主义———“做中学”,即强调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学。沈老师介绍说,“社会工作技巧”这门课主要是讲授助人技巧,例如教学生如何给案主回应,帮助他人解决实际的困难等等。他说,在社会工作技巧中,语言技巧是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比如在他人遇到某些人生问题时,就要知道应该运用哪些语言技巧来帮助他摆脱人生困境。
考虑到纯理论的知识学生较难掌握,在课堂上,沈老师就经常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每节课,沈老师都会安排很多实践、操练、演练等活动,在讲完理论和案例的内容后,当场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将理论付之于实践,身临其境地去体会。沈老师说,“学生只要演了,对这个技巧的体悟便就深刻了。”角色扮演一般由两名学生来完成,一个当案主,一个则是社工,沈老师给出一个情境,让学生运用学到的专业知识尽情发挥。这一独特的上课方式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更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沈老师既幽默又风趣,很能带动课堂气氛,上他的课一点都不会感到无聊。”08级社会工作专业的黄颖说道。
视野国际化技巧本土化
由于社会工作专业在国内尚属新专业,可资参考的中文材料较少,所以沈老师课上选用的大部分是英文版的材料,以英文资料、英文教材为主。沈老师认为,有国际化就会有本土化,虽然运用英文材料能够让学生了解世界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最新形势,但其缺陷是西方视野的社会工作助人技巧未必能用在中国人的身上。
社会工作的实践往往受到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因此,在沈老师的课上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反思社会工作技巧在中国人身上的效果,即技巧的本土化问题。沈老师拿起一个杯子形象地说道,“比如说水晶球技巧,这个在外国人眼中被认为可以看到自己前世今生以及未来的水晶球,在中国人身上就很难发生效果,你很难引导中国人去相信这个东西可以看到未来,所以当这种技巧涉及到本土化时就要适当地过滤掉,即效果不佳的技巧就不予应用。”沈老师说,反过来,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社会工作技巧也是外国人所没有的。“例如我们强调的人际关系,中国人讲究的‘差序格局’,这个东西在我们的心理治疗过程中就特别有用。”
材料准备充分教案细致认真
上沈老师的课,每个学生都会拿到一本由沈老师亲自编写的讲义。这本厚厚的讲义汇集了沈老师精心准备的各种社会工作技巧的内容,开出了一系列要求学生阅读的参考书目,并点明了教学要求。更特别的是,讲义中还有一份与课堂教材配套的“学生手册”,其中明确了课上的活动、作业、练习以及角色扮演说明等,让学生在课后能够及时地巩固知识,做好复习。除了课堂上课以外,沈老师还经常要求学生力所能及地做一些英文翻译工作,要求学生到期刊网上寻找国外著名学者的文章练习翻译。沈老师说,这样做的目的,既是为了锻炼学生的英文翻译能力,也是为了让学生在翻译的过程中了解学科发展的前沿信息,这样的“加餐”对学生巩固专业知识大有裨益。
“其实,在我看来,上好一门课并没有什么值得介绍的‘独门秘籍’,只要保持一种认真的态度,就能够上出一堂精彩的课来。”临近采访结束时,沈老师笑着对记者说。(学生记者 张晓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