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同志指出:各级党校“要充分发挥党的理论武装工作的重要阵地作用,坚持把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培训领导干部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主课,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系统进教材、生动进课堂、扎实进头脑,切实达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目的”。这一重要论断,深刻阐明了新时期理论武装工作的主要任务,也为高校做好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高校应紧密联系自身实际,扎实搞好党的创新理论“三进”工作。
系统进教材是基础
高质量的教材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保证。近年来,党中央十分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建设,专题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设置,及时组织专家编写和修订新教材,为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进”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对于高校而言,贯彻“系统进教材”的要求,应着重把握两个关系。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课教学与其他课程教学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学科,涵盖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内涵丰富、思想深邃,其内容主要体现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一课程中,同时渗透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等课程中。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进”工作,应坚持“一门为主、多课渗透、有机结合、系统推进”的总体思路,做到分工明确、相互协调,既防止相互交叉、简单重复,又避免彼此脱节、形成空白。二是教材内容与授课内容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随着实践和时代的发展不断增添新的内容。这就要求紧跟党的理论创新步伐,在教材没有及时更新的情况下,不断充实和调整教学内容,主动把“系统进教材”延伸到进讲稿、进教案、进课件中。
生动进课堂是重点
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进”工作,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主阵地、主渠道。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感染力、说服力,确保“生动进课堂”,是搞好“三进”工作的重点所在。
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力求把理论讲准、讲透。只有紧贴理论前沿加强研究,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重大意义等,做到融会贯通、运用自如,才能生动展现其科学品位和逻辑力量。如果浅尝辄止、一知半解,甚至只图形式、断章取义,必然会导致肤浅庸俗,难以让大学生信服。
紧密联系实际,力求把理论讲实、讲新。紧跟时代发展变化,紧贴学生思想实际,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放到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巨变的壮阔画卷中来阐释,放到当今时代世界各国发展的深入比较中来剖析,放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中来探寻,放到广大干部群众关注的热门话题中来研讨,引导大学生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上加深对这一科学理论的理解和认识,从而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改进教学方法、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力求把理论讲精、讲活。注重把被动式、注入式的理论灌输转变为启发式、开放式的理论探讨,把“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方式转变为图文并茂、形象逼真的多媒体教学,把单一的课堂教学转变为“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网络课堂”、“社会课堂”有机结合,使大学生在互动中得到启迪、在碰撞中形成共识、在沟通中提高认识,不断增强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兴趣。
扎实进头脑是关键
当前,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多样、多变的特点,高校成为各种思想文化汇集交流的重要场所。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进”工作,必须把握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习惯,紧紧围绕坚定理想信念、端正价值追求、增强实践能力的根本要求,着力在“扎实进头脑”上下功夫。
把科学理论转化为坚定的理想信念。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从学习理论到坚定信念,是一个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进”工作,应抓住大学生关心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加强教育引导,使他们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自觉划清一些大是大非的界限,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把科学理论转化为正确的价值追求。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进”工作,应把加强理论武装与弘扬优良传统紧密结合起来、与学习先进典型紧密结合起来、与创先争优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与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疏导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情趣、培育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追求。
把科学理论转化为扎实的实践能力。毛泽东同志有句名言:“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进”工作,应注意引导大学生把理论学习与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在读书研讨、辩论演讲、撰写论文、社会实践等活动中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努力实现全面发展。
(执笔:易金务)
系统进教材是基础
高质量的教材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保证。近年来,党中央十分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建设,专题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设置,及时组织专家编写和修订新教材,为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进”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对于高校而言,贯彻“系统进教材”的要求,应着重把握两个关系。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课教学与其他课程教学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学科,涵盖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内涵丰富、思想深邃,其内容主要体现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一课程中,同时渗透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等课程中。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进”工作,应坚持“一门为主、多课渗透、有机结合、系统推进”的总体思路,做到分工明确、相互协调,既防止相互交叉、简单重复,又避免彼此脱节、形成空白。二是教材内容与授课内容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随着实践和时代的发展不断增添新的内容。这就要求紧跟党的理论创新步伐,在教材没有及时更新的情况下,不断充实和调整教学内容,主动把“系统进教材”延伸到进讲稿、进教案、进课件中。
生动进课堂是重点
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进”工作,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主阵地、主渠道。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感染力、说服力,确保“生动进课堂”,是搞好“三进”工作的重点所在。
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力求把理论讲准、讲透。只有紧贴理论前沿加强研究,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重大意义等,做到融会贯通、运用自如,才能生动展现其科学品位和逻辑力量。如果浅尝辄止、一知半解,甚至只图形式、断章取义,必然会导致肤浅庸俗,难以让大学生信服。
紧密联系实际,力求把理论讲实、讲新。紧跟时代发展变化,紧贴学生思想实际,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放到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巨变的壮阔画卷中来阐释,放到当今时代世界各国发展的深入比较中来剖析,放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中来探寻,放到广大干部群众关注的热门话题中来研讨,引导大学生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上加深对这一科学理论的理解和认识,从而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改进教学方法、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力求把理论讲精、讲活。注重把被动式、注入式的理论灌输转变为启发式、开放式的理论探讨,把“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方式转变为图文并茂、形象逼真的多媒体教学,把单一的课堂教学转变为“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网络课堂”、“社会课堂”有机结合,使大学生在互动中得到启迪、在碰撞中形成共识、在沟通中提高认识,不断增强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兴趣。
扎实进头脑是关键
当前,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多样、多变的特点,高校成为各种思想文化汇集交流的重要场所。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进”工作,必须把握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习惯,紧紧围绕坚定理想信念、端正价值追求、增强实践能力的根本要求,着力在“扎实进头脑”上下功夫。
把科学理论转化为坚定的理想信念。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从学习理论到坚定信念,是一个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进”工作,应抓住大学生关心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加强教育引导,使他们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自觉划清一些大是大非的界限,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把科学理论转化为正确的价值追求。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进”工作,应把加强理论武装与弘扬优良传统紧密结合起来、与学习先进典型紧密结合起来、与创先争优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与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疏导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情趣、培育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追求。
把科学理论转化为扎实的实践能力。毛泽东同志有句名言:“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进”工作,应注意引导大学生把理论学习与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在读书研讨、辩论演讲、撰写论文、社会实践等活动中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努力实现全面发展。
(执笔:易金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