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入伏季节,以“青春接力六十载 知行并重谱新篇”为主题的上海师范大学2014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中。志愿者的精神面貌怎么样?社会实践育人的联动有哪些成效?社会实践的保障措施做得怎么样?学校领导十分牵挂正在全国各地开展实践活动的广大师生。
7月17日,校党委书记陆建非、校长朱自强、党委副书记葛卫华等冒着高温来到普陀区人民政府、普陀桃浦镇爱心暑托班、上海国际青少年科技博览会、第十二届全国学生运动会制证中心等地进行慰问。校办、宣传部、校团委、人文与传播学院、外国语学院有关负责人随行。

挂职在区县,锻炼到基层
校领导首先走访慰问在普陀区实践锻炼的挂职大学生,并召开专题座谈会。会前,普陀区委常委、副区长朱永泉与我校党政领导一行简短会晤,并就大学生暑期实践锻炼和爱心暑托班等区、校合作共建项目交换了意见。

陆建非代表学校向普陀区区委区政府对暑期社会实践工作给予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表示深切的感谢,向在高温下坚持社会实践的学生表示真挚的慰问: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是实现校区、社区、城区三区联动的有效载体,也是践行现代大学办学理念的重要途径。他还勉励同学们在实践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扣好人生的扣子,为区县发展贡献才智,为职业发展做好规划。
朱自强亲切勉励各位参与挂职锻炼的同学,并表示,暑期社会实践对于大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学校不仅要在学业上培养学生,更要在德的培养上下功夫。社会实践一点都不亚于在课堂上、课本中的学习,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他从自己在普陀的工作经历谈起,希望同学们积极主动融入工作,锻炼自身综合能力,为普陀建设“上海西部新兴商贸科技区”贡献力量。
今年,我校选派24名优秀大学生赴普陀实践锻炼,占全区实践大学生总数的25.8%。他们将在挂职岗位参加为期6周的锻炼,在实践锻炼中丰富社会阅历和经验,提升社会实践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普陀团区委书记周晓芳介绍了今年普陀区与我校暑期社会实践合作的整体情况,挂职接收单位代表以及我校挂职学生代表也分别进行了交流。
爱心暑托班,快乐不简单
校领导一行又来到了位于普陀区桃浦镇的爱心暑托班教学点,这所爱心暑托班以儿童艺术教育活动为载体,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育人要求,挖掘儿童戏剧文化与社区志愿服务的内涵构建,探索戏剧实践教育在社区文化管理与文化实践上的创新模式。儿童体验式戏剧坊以儿童绘本阅读、亲子戏剧互动、儿童戏剧表演作为核心课程,来自人文与传播学院的萧萍教授指导研究生、本科生志愿者开展教学,让童年在戏剧中释放快乐,使开办七年多的爱心学校焕发新的光彩。
作为来自“大人国”的嘉宾,校党委书记陆建非、校长朱自强体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儿童戏剧课程。“响应市政府实事工程项目,输送智力与创新力,为社会建设和民生需求贡献大学生的青春力量。”陆建非书记表示我校会坚持合作与探索,把暑托班工作做实、做好。“大人国里不会孤独,你会拥有很多的朋友,只要你好好待他们,他们也会好好待你。”朱自强校长回答了孩子们的提问,给了他们一个大大的拥抱,鼓励他们大胆的表达自己。团市委副书记杨元飞也来到戏剧体验课现场,他指出:上海师范大学积极探索区校协力共同为社区居民服务的模式,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地开展爱心暑托班项目,获得了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

我校与普陀区共建的 “上海师范大学科学商店桃浦镇门店”也同时亮相。校党委副书记葛卫华、桃浦镇党委书记洪跃弟、普陀区科协副主席张德鑫共同为科学商店揭牌。
赛会志愿者,展青春风采
下午,校党委副书记葛卫华一行前往上海科技馆,慰问上海国际青少年科技博览会志愿者。9名外国语学院的志愿者全程陪同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师生代表参与5天的活动,保障了博览会的顺利召开,并与各国师生代表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随后,葛卫华来到第十二届全国学生运动会制证中心,并与团市委副书记刘刚一同亲切慰问了在那里默默付出的志愿者们。我校共有39名志愿者参与此次运动会志愿服务,其中数据中心志愿者9名,情报信息员6名,勤务人员4名,礼仪仪仗队41名,制证人员5名以及15名博览会志愿者。制证志愿者已于7月9日作为首批工作人员上岗。
今年暑期社会实践恰逢降雨量和湿度较大的气候,进入三伏,晴热高温天气也开始考验着志愿者们。学校细致周到地做好后勤保障,为志愿者“保驾护航”,召开专项安全保障会议,部署社会实践安全保障工作,多次关心一线志愿者的工作情况。校社会实践中心每日与各实践团队负责人进行联系,实时跟进各实践项目开展情况,“团在上师大”微博、微信定时发布社会实践实时动态,让志愿者掌握“触手可及”的社会实践资讯。学院领导也纷纷前往看望暑期社会实践学生,为志愿者送去清凉与慰问。学校周全的后方保障也给参加暑期社会实践的师大学子带来了鼓舞,大家纷纷表示一定不辜负学校和社会的殷切期望,以饱满的激情、昂扬的斗志投身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中去。
据悉,今年我校共有超过15000余名大学生参与到了三大版块、八大分类、百余个项目的实践活动中,从志愿服务到文化下乡,从立项调研到挂职锻炼,学生们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播撒文明之花,在爱心课堂中播种希望之种。
7月17日,校党委书记陆建非、校长朱自强、党委副书记葛卫华等冒着高温来到普陀区人民政府、普陀桃浦镇爱心暑托班、上海国际青少年科技博览会、第十二届全国学生运动会制证中心等地进行慰问。校办、宣传部、校团委、人文与传播学院、外国语学院有关负责人随行。

挂职在区县,锻炼到基层
校领导首先走访慰问在普陀区实践锻炼的挂职大学生,并召开专题座谈会。会前,普陀区委常委、副区长朱永泉与我校党政领导一行简短会晤,并就大学生暑期实践锻炼和爱心暑托班等区、校合作共建项目交换了意见。

陆建非代表学校向普陀区区委区政府对暑期社会实践工作给予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表示深切的感谢,向在高温下坚持社会实践的学生表示真挚的慰问: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是实现校区、社区、城区三区联动的有效载体,也是践行现代大学办学理念的重要途径。他还勉励同学们在实践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扣好人生的扣子,为区县发展贡献才智,为职业发展做好规划。
朱自强亲切勉励各位参与挂职锻炼的同学,并表示,暑期社会实践对于大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学校不仅要在学业上培养学生,更要在德的培养上下功夫。社会实践一点都不亚于在课堂上、课本中的学习,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他从自己在普陀的工作经历谈起,希望同学们积极主动融入工作,锻炼自身综合能力,为普陀建设“上海西部新兴商贸科技区”贡献力量。
今年,我校选派24名优秀大学生赴普陀实践锻炼,占全区实践大学生总数的25.8%。他们将在挂职岗位参加为期6周的锻炼,在实践锻炼中丰富社会阅历和经验,提升社会实践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普陀团区委书记周晓芳介绍了今年普陀区与我校暑期社会实践合作的整体情况,挂职接收单位代表以及我校挂职学生代表也分别进行了交流。
爱心暑托班,快乐不简单
校领导一行又来到了位于普陀区桃浦镇的爱心暑托班教学点,这所爱心暑托班以儿童艺术教育活动为载体,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育人要求,挖掘儿童戏剧文化与社区志愿服务的内涵构建,探索戏剧实践教育在社区文化管理与文化实践上的创新模式。儿童体验式戏剧坊以儿童绘本阅读、亲子戏剧互动、儿童戏剧表演作为核心课程,来自人文与传播学院的萧萍教授指导研究生、本科生志愿者开展教学,让童年在戏剧中释放快乐,使开办七年多的爱心学校焕发新的光彩。
作为来自“大人国”的嘉宾,校党委书记陆建非、校长朱自强体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儿童戏剧课程。“响应市政府实事工程项目,输送智力与创新力,为社会建设和民生需求贡献大学生的青春力量。”陆建非书记表示我校会坚持合作与探索,把暑托班工作做实、做好。“大人国里不会孤独,你会拥有很多的朋友,只要你好好待他们,他们也会好好待你。”朱自强校长回答了孩子们的提问,给了他们一个大大的拥抱,鼓励他们大胆的表达自己。团市委副书记杨元飞也来到戏剧体验课现场,他指出:上海师范大学积极探索区校协力共同为社区居民服务的模式,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地开展爱心暑托班项目,获得了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

我校与普陀区共建的 “上海师范大学科学商店桃浦镇门店”也同时亮相。校党委副书记葛卫华、桃浦镇党委书记洪跃弟、普陀区科协副主席张德鑫共同为科学商店揭牌。
赛会志愿者,展青春风采
下午,校党委副书记葛卫华一行前往上海科技馆,慰问上海国际青少年科技博览会志愿者。9名外国语学院的志愿者全程陪同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师生代表参与5天的活动,保障了博览会的顺利召开,并与各国师生代表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随后,葛卫华来到第十二届全国学生运动会制证中心,并与团市委副书记刘刚一同亲切慰问了在那里默默付出的志愿者们。我校共有39名志愿者参与此次运动会志愿服务,其中数据中心志愿者9名,情报信息员6名,勤务人员4名,礼仪仪仗队41名,制证人员5名以及15名博览会志愿者。制证志愿者已于7月9日作为首批工作人员上岗。
今年暑期社会实践恰逢降雨量和湿度较大的气候,进入三伏,晴热高温天气也开始考验着志愿者们。学校细致周到地做好后勤保障,为志愿者“保驾护航”,召开专项安全保障会议,部署社会实践安全保障工作,多次关心一线志愿者的工作情况。校社会实践中心每日与各实践团队负责人进行联系,实时跟进各实践项目开展情况,“团在上师大”微博、微信定时发布社会实践实时动态,让志愿者掌握“触手可及”的社会实践资讯。学院领导也纷纷前往看望暑期社会实践学生,为志愿者送去清凉与慰问。学校周全的后方保障也给参加暑期社会实践的师大学子带来了鼓舞,大家纷纷表示一定不辜负学校和社会的殷切期望,以饱满的激情、昂扬的斗志投身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中去。
据悉,今年我校共有超过15000余名大学生参与到了三大版块、八大分类、百余个项目的实践活动中,从志愿服务到文化下乡,从立项调研到挂职锻炼,学生们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播撒文明之花,在爱心课堂中播种希望之种。
(供稿、摄影:校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