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上海:当允许大学生“零门槛”转专业后,他们在心理健康上发生了什么变化?

发布者: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24-12-28浏览次数:10

来源:青春上海 2024年12月28日

标题:当允许大学生“零门槛”转专业后,他们在心理健康上发生了什么变化?

记者:刘昕璐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当允许大学生“零门槛”转专业后,他们在心理健康上发生了什么变化?12月27日,上海高校心理咨询协会在上海师范大学召开2024年学术年会。会上,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上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杨振斌教授讲起了一则“交大实践”,也引起更多教育工作者的深思。

此次年会以“担当·协同·发展——新时代上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探索”为主题,围绕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体系展开研讨交流,并为全市高校心理健康工作人员提供交流互鉴的平台。

杨振斌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践与思考”为题作大会报告。他指出,“心育”的目标在于提升全体学生身心健康素质,需要与德智体美劳“五育”有机结合。要用好课堂主渠道,在五育并举基础上加强心育工作,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要加强顶层设计,针对各个学校具体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举措,促进积极心理品质形成。要畅通沟通渠道,及时回应学生关切,解决学生实际困难。

自2024年起,上海交通大学全面放开转专业,更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兴趣爱好及个人发展考量,充分尊重学生进校后的二次选择机会,学生在大一、大二、大三学年均可申请转专业,有多次转专业机会,医学院与本部之间各专业也可以互转。这项被社会广泛热议的实践,如今还大大助益了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杨振斌说,过去,一些同学们在高考报专业时很容易“一窝蜂”地铆向所谓的热门专业,还有一种是学生进入了家长想让报的专业学习。他举例,有的孩子想报天文专业,但是家长不同意,但学习半年后发现还是喜欢天文学,如今,因为开放的政策,让这样的学生得以转入自己热爱的专业。

“开放转专业时,我们的天文专业一下报了二十多个同学,最后择优要了十来个。原来的天文专业大多是服从调剂的学生,而这十几个是铁了心要学天文的,我相信,这些学生将来一定能学好。这样的学生也更珍惜这个专业,毕业的时候,转专业学生的成绩也许反而比那些原专业的学生学得还要好。”

过去,设置过高的门槛,让一些学生在某些专业学不下去了,只能继续死扛,扛不下去就不及格,不及格最后就会被勒令退学,这不能从根本上促进学生发展,而通过另一扇窗户找到热爱是很重要的事。杨振斌还强调,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不仅应该具备扎实的心理学理论基础,还需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要共同应对工作挑战,共育时代新人。

上海师范大学校长袁雯指出,协会凝聚上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力量,为大家创造了学术交流、专业提升、资源互助的良好平台,在推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工作专业化发展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上海师大也受益匪浅。她还介绍了学校围绕“五育并举、培根铸基、引领示范、服务辐射”思路,持续加强“四位一体”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体系建设,创建学校特色的育心工作机制等方面的情况。她希望,师大作为全国和上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示范中心,与大家共同努力,为学生健康成长作出更大贡献。

此次大会还对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长期坚守、不懈付出的教师授予上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十年奉献奖”“二十年奉献奖”“三十年奉献奖”荣誉,同时还评选了年会优秀论文。在分论坛上,来自上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一线的14位老师,围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高校心理咨询理论技术”“高校心理危机预防干预”等主题,开展研究成果或工作前沿的汇报交流,与会代表在各自感兴趣的分论坛中参与交流讨论、分享真知灼见。


链接地址:http://www.why.com.cn/wx/article/2024/12/28/17353674111350397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