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将舞台旋律转化成音符文字,原创民族歌剧《樱桃红了》唱段集在沪出版发行

发布者: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24-12-31浏览次数:10

来源:东方网

标题:将舞台旋律转化成音符文字,原创民族歌剧《樱桃红了》唱段集在沪出版发行

作者:曾炟


东方网记者曾炟1231日报道:1230日,原创民族歌剧《樱桃红了》答谢暨唱段集发布研讨交流会在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举行。作为歌剧项目负责人和唱段集主编,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李伟(艺名:梦苇)对参与此次歌剧节目创作、演出,以及对该项目给予支持的所有人员表达了最诚挚的感谢,并同时宣布原创民族歌剧《樱桃红了》唱段集正式出版发行。

图片说明:活动现场(图片由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供图 鲍盛摄)

 

民族歌剧《樱桃红了》改编自上海师范大学支教老师的真实故事。作为上海文化发展基金委员会的资助项目,该剧以支教扶智为题材,讲述了两名支教大学生在偏远山区帮助一户村民度过家庭危机并为一方贫困学生点燃奋进梦想的感人事迹。20201229日、30日晚,原创民族歌剧《樱桃红了》在上海马兰花剧场连续两场汇报首演。四年后的同一天,经过主编团队的精心设计、编辑整理,原创民族歌剧《樱桃红了》唱段集正式出版发行,对于这部原创民族歌剧有着更为特别的意义。

图片说明:原创民族歌剧《樱桃红了》剧照

 

活动伊始,李伟副教授给大家分享了歌剧《樱桃红了》的创作历程,以及作品在演出中的感人故事。她表示,《樱桃红了》,“红”之不易。它历经了三年四次颠覆性剧本创作修改、数十次易稿。创作人员先后四次深入贵州大山深处的农村进行创作采风。她介绍,该剧以口口相传的原生态音乐为创作原点,以大山深处的淳朴情怀为支撑点,以民族歌剧为艺术的形式,是一部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青春励志民族歌剧。

 

在回顾《樱桃红了》的创作和演出过程中,李伟副教授几度哽咽,她说:“这个过程实在有太多不容易,也因此有太多的感激。如果没有上海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和音乐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鼎力支持,也不会有这部歌剧的诞生。另外,特别是剧组中以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张春良教授为总导演的导演组和全体学生演员的艰辛付出,这些演员大部分都是在校的大学生,没有歌剧演出经验,他们在学中演在演中学,再加上节目排演刚好是在2020年特殊时期,尤为不容易。”李伟副教授还对协助本次歌剧演出的上海军之声合唱艺术团、马兰花少儿艺术团、剧中的龙尼书记及田校长的原型人物、贵州省“布依族勒尤”非遗传承人向立高夫妇等,以及贵州省安顺当地政府表达了最诚挚的感谢。

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施忠教授发表致辞,施忠教授对所有参与原创民族歌剧《樱桃红了》的所有参与人员表示感谢,对莅临现场的各位专家老师表示诚挚欢迎。“《樱桃红了》这部歌剧实现了‘教、创、演、研’的四位一体,这部作品集中体现了我们的老师从教学到创作再到最终节目的演出的整个过程,其中更是体现了我们老师对音乐的研究、对艺术的追求。”施忠教授说。

在研讨交流环节,著名编剧汪天云老师,原上海市文化局戏剧处处长、戏剧评论家李守成老师,导演方红林老师,编剧何兆华老师,上海音乐出版社副总编辑汤家芳老师做了分享交流,对原创民族歌剧《樱桃红了》的后续创作和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建议。汪天云老师首先对原创民族歌剧《樱桃红了》作出了高度赞赏,他表示这是“原生态长出来的”,是与民族原生态音乐结合的典范,他对这次唱段集的出版也作出了充分肯定。对于《樱桃红了》这部作品的后续完善,汪天云老师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表示,一方面可以结合故事发生地贵州安顺的历史背景,深挖红色资源;另一方面,这部戏中“支教”这个主题可以再深化,“支教对于山区孩子们来说,最直接的就是给他们送去知识,让他们接受教育,再深一点,就应该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关怀,让他们感受到温暖。这样,整部作品就会更加有诗意、有寓意、有意义!”

据介绍,此次发布的唱段集收录了原创民族歌剧《樱桃红了》中的26首经典唱段,包括《樱桃红了等你来》《老师就是阳光雨露》《上学的快乐》《樱桃红了(大合唱)》等曲目。唱段集主要围绕歌剧中主要易于传唱的唱段分别从文学创作、人物塑造、声形表演等方面逐一进行了深刻细致的解读,并将每个唱段配上钢琴伴奏谱,希望为后来表演者提供真正的参考价值。


链接地址:https://j.021east.com/p/1735623573049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