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通讯|陆建非:立足校情 把握本质 创新民办高校思政育人新格局 

发布者: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22-01-12浏览次数:468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党委书记 陆建非

  

学校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也恰恰是人。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一贯重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校党委把教会学生做人作为工作的首要职责,坚持文化知识和品德修养紧密结合,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品学兼优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是把握教书育人本质,确立思政育人办学理念。学校充分认识思想政治工作“传家宝”和“生命线”作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确立了“为做人而学习”的校训,贯穿学校人才培养过程始终。学校将人才规格定位为“培养‘专通雅’协调发展,富有竞争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其中,“专”指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通”指国际视野和发展后劲,“雅”指礼仪品格和担当精神,以此引领学校思政育人工作。为了把这种认识转化为全校的思想认同和实际行动,贯彻到学生的培养、管理中去,增强学校教育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确定了要把“四种人”作为具体的培养目标:讲求诚信、有责任感的“好公民”,找到工作、胜任工作的“职业人”,培养讲究诚信、有责任感的“明白人”,举止文明、富有教养的“儒雅人”。学校选择非营利性办学方向,编印办学理念手册、拍摄校训精神解读视频、不断总结办学亮点,反复宣讲、深入阐释,使天华所倡导的价值理念,内化为学校各项工作的精神动力和全员育人的自觉行动。

二是围绕立德树人根本,构筑思政育人实体机制。学校强化顶层设计,统筹谋划、整体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学校党政领导讲思政课、听思政课已经制度化,每学期至少走进课堂一次为学生讲授思政课,并定期组织召开思政教师座谈会。学校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思政工作全力支持。统筹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完善教师工作部机构设置,抓实党务干部、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和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配齐专职人员,设立专职思政教师、辅导员专项岗位津贴。加强思政课创新改革,与公办高校马院共建,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选修课,打造“道德中国”思政系列选修课,以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为本源,结合“为做人而学习”的校训精神,剖析道德中国建设的目标和要求。

三是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拓展学校内外思政资源。学校连续四年承担上海民办高校党建与思政工作创新专项计划(简称“民创”计划),在8大同城共建平台中,负责干部和党员研修基地和研究中心两大项目,共组织15个各类培训项目,涉及和覆盖全市民办高校党务、行政、思政教师、辅导员、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等,组织课题研究371项。学校另承担了“民创”B类项目,全面聚焦爱国荣校教育,提升了学校思政工作的层级。学校积极融入嘉定新城建设,与嘉定精卫中心开展“医教结合”共建合作,进一步提高心理健康工作专业化水平,更好地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医疗服务。多年来,精心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乡情教育,拓宽学生视野,增长学生才干。

四是紧盯学风建设顽疾,创新思政工作实施路径。在育人的过程中,如何在强制与保证自由之间找到一种平衡,实际上是教育的重大命题。天华学院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规训、引导、示范三结合的育人方法。由于受录取批次的限制等原因,学校学生呈现学习动力不足,缺乏自觉性,没有养成自我管理的良好习惯,缺乏坚强的意志品质与吃苦精神等现象。对这批学生思政教育不能仅仅坐而论道,必须在实践中反复强化。为此学校确定了“三抓三坚持”育人措施,即抓早晚自修教学视频的播放,抓所有学生参与的中英文辩论训练,抓三十部经典的阅读,坚持两支辅导员队伍,坚持德育学分制,坚持发挥学生自治队伍作用。学校尤其注重引导学生参与自我管理,搭建学生班助理队伍、德育学分督察员队伍、寝室长队伍、学生安全员队伍、学生消防志愿者队伍、学生交通协管员队伍和校园文明纠察队等平台,引导学生自我教育成长。

  

学校积极探寻并丰富育人措施,围绕校情学情,推进协同育人工作落地生根,让教育教学更有温度、思想引领更有力度、立德树人更有效度,走出了一条富有天华特色的思政育人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