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周到
标题:90年前的这场战争,是上海军民全面抗日的起点!上海学者准备用5年完成历史调查
记者:严山山
回望历史,方知真理所向
经历战争,始知和平珍贵。
1932年1月28日午夜,驻上海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分三路突袭闸北,攻占天通庵车站和上海火车北站。上海军民义愤填膺,担负沪宁地区卫戍任务的第十九路军在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指挥下奋起抗战,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
今年的1月28日是一•二八淞沪抗战90周年纪念日。日前,在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台湾政治大学人文中心、上海抗战研究会联合举办了《“一·二八”与中国抗战》学术研讨会,来自海峡两岸的二十余位专家和学者,共同围绕,从不同角度分享学术观点和研究成果。上海抗战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苏智良接受了新闻晨报·周到记者专访。
苏智良教授在研讨会上做主题发言(本报拍摄)
一•二八淞沪抗战,抵抗日本侵略者的一场重要战役
在苏智良教授看来,一•二八淞沪抗战是发生在抗战初期的一场重要战役,也是上海军民全面参与抗日的起点。 一•二八淞沪抗战,坚持抗战的第十九路军和之后增援的第五军在上海人民的支持下,顽强抵抗日军的侵略,而且打得非常漂亮,从敌我双方投入的兵力以及伤亡比例来看,中国军队当时取得了不错的战绩。
英勇的第十九路军将士在作战中
另外一个特点就是上海各阶层人民积极发起了抗日救亡运动。因为当时的上海已经成为远东的现代化大都市,所以大多数国民有一定的国家与民族意识,各阶层的市民都投入到抗日斗争之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比如说,九•一八以后不到几个星期,上海就已经建立了数十支义勇军,各种抗日救亡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当时在北火车站,人们号召年轻人“你如果有血性,就拿上盘缠和车票,上火车,到东北去,打日本鬼子”。很多热血青年就这么受到感召就上车走了,所以很了不起。
1932年1月30日,日机轰炸闸北华界,宝山路584号商务印书馆被炸毁
用五年时间,完成上海抗战遗址图录调查工作
尽管旷日持久的日本侵华战争已过去大半个世纪了,但是关于这场20世纪最残暴战争的文献、图片、影像不时会突现、触发并唤起人们的历史记忆。
苏智良教授告诉记者,他现在和研究团队正在深入田野调查,开展上海抗日战争的遗址旧址图录的工作,把从九•一八开始到抗战胜利的14年时间内,在上海发生的各种各样的抗战往事和地点进行一个全方位的调查确认。
被日军炸毁的南翔车站
一•二八事变爆发后,当时虹口的难民人群
侵华日军为宣扬和纪念1932年“一·二八”庙行战役中用爆破筒破坏第十九路军所修筑铁丝网的三名日本一等兵:江下武二、北川丞、作江伊之助而制,是反映其侵略罪行的重要实物佐证。(图片来源: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藏)
苏智良教授说:比如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抗日战争起到的重要作用,以及中共中央在上海指导的抗战活动,到1933年中共中央领导机关离开上海迁往苏区,后来还有中共上海中央局,要调研这些机构怎么领导上海人民进行抗战的。
再有就是民间组织的抗日救亡运动。从九•一八以后,上海就成为了全国的抗日救亡运动中心,我们要调研许多团体和机构参与抗日救亡事件的发生地, 参与抗日救亡运动名人的故居等,有各种各样的门类需要归类。调查工作其实是蛮艰苦的,所以我们预计用五年时间,争取把这件事情能够做成。
“声润金石 义薄云天——纪念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90周年艺术展”
近日,“声润金石 义薄云天——纪念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90周年艺术展”在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正式开展。展览通过抗战黑胶唱片、篆刻、版画、彩泥等艺术形式,回望历史,汇聚前进力量。
展览展出的十四张唱片均为上世纪30、40年代出版的头版,存世量十分稀少。如《奋起救国》《九·一八》《一·二八》《松花江上》等歌曲脍炙人口,极具艺术价值;十四枚篆刻作品均为上海市书法家协会篆刻专业委员会的篆刻家们,结合十四张唱片的内容而创作,印章的风格或古朴、或雄强、或豪放,无一不展现了篆刻家们对英雄的敬爱与致敬;展览中的版画、彩泥作品由上海市泗塘第二中学的同学们创作,他们拿起手中的画笔,穿越历史的烟尘,描绘出一幅幅不朽的豪情。
同时,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还获赠由参展代表捐赠的一批抗战文物及艺术品。其中有文物收藏家杨涌先生捐赠的由百代公司1934年出版老唱片《大路歌》;上海市书法家协会篆刻专业委员会捐赠的14枚篆刻作品;上海市泗塘第二中学捐赠的彩泥作品《义薄云天》。这批文物的捐赠进一步充实了淞沪馆馆藏,对研究和宣传抗战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 展览展期至3月15日。
图片来源:资料图片由被采访对象提供本报,展览图片由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提供
链接地址:90年前的这场战争,是上海军民全面抗日的起点!上海学者准备用5年完成历史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