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跟党走 马克思主义学院学子用青春践行梦想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7-11-02浏览次数:523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11月1日,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生党员们在中共一大会址重温了入党誓词。学生党员、2015级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专业的赖聪聪非常兴奋地说道,“我们重走中国共产党历届党代会会址之路时,在这里重温入党誓词。今天,我们弥补了遗憾!”

         当得知10月31日习近平等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中共一大和浙江嘉兴瞻仰南湖红船,并重温入党誓词时,参与重走之路的学生们感到无比自豪兴奋之余,也感到自身对中共一大会址在我们党历史上的意义认识不深。于是,学生们第二天第一时间赶到中共一大会址,面对党旗再次重温入党誓词,用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在原原本本读报告中学深一步

         今年9月24日,马克思主义学院高举鲜红的旗帜,走进中共一大会址,接受革命传统教育,重温党的光辉历程,缅怀党的丰功伟绩,学习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用实际行动争做有为青年。之后,他们紧跟中共一大的脚步来到嘉兴南湖,诵读中共一大代表董必武1964年重访南湖时的题诗。

         他们在上海中共二大会址手抄《中国共产党党章》,用共产党员的信仰铭记共产党员的责任与使命。那天虽然大雨倾盆,有着初冬的那种阴冷,但是学生们却用热情坚持抄写完了党章。在第一次唱响《国际歌》的广州中共三大会址,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用激昂的声音,并不完美的嗓音再次唱响《国际歌》。他们在上海中共四大会址铭记工农联盟的意义,在武汉中共五大会址用历史说故事,在莫斯科中共六大常设展览馆演奏演唱《歌唱组织》,在延安中共七大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在北京用“快闪”诵读红色经典。特别是远在莫斯科留学的上师大2014级手风琴专业的吴思佳经过单程80公里的路程,赶到莫斯科中共六大常设展览馆。在展馆当天不开放的情况下,吴思佳用坚持演奏手风琴感动了场馆工作人员,破例让她和同学进入场馆。

         在对前期重走中国共产党历届党代会会址的项目进行总结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们坚持“先学一步 学深一步”党的十九大报告,由全国教学名师、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首席专家汪青松教授带领研究生通过自主学习、专题学习和主题讨论等方式“原原本本”地读十九大报告。同时,学生们还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分享了学习十九大报告的学习体会。作为一名曾经研究生支教团的学生,16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卢欣结合自己在甘肃玉门支教一年的感受这样说,我们的青春,有诗有梦有远方,去自己想去的远方,更要有民族复兴的“远方”,同人民一起梦想,青春才能无悔。

在青春梦想读经典中传递力量

         “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11月2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在校园内以暖心“快闪”诵读了李大钊的《青春》。党的十九大报告多次强调“青年”,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青春》这首诗,激励青年要有敢为人先的锐气,勇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敢于上下求索、开拓进取。

         如何让青年真信真学真懂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是马克思主义学院一直以来思考的问题。学院以创新理论学习的表现形式为切入点,创新了“快闪”这一流行文化和央视节目“朗读者”的表现形式,创立了“闪读者”品牌,通过诵读习近平系列讲话中强调的中国古代诗文,用青年喜闻乐见的方式,感染青年、浸润青年、激励青年。今年,“闪读者”活动先后在师大校训草坪、学思湖畔、月亮湖畔,6月30日在香港国际机场,7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10月7日在长沙橘子洲头等地诵读了毛泽东的《娄山关》《沁园春·长沙》等诗句。

         下阶段,马克思主义学院依托学院作为上海市首家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市首批“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单位”的学科优势,将进一步整合校内校外资源,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宣讲团等平台,用专业所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面向高校学生、社区百姓、爱心学校、企业行业等开展学习宣讲活动,用青年之声发时代强音,为青年学生搭建实现人生出彩的舞台。

         这些活动得到了光明网、东方网等媒体的报道:

(供稿、摄影:马克思主义学院       编辑: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