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青春上海 2022年2月27日
标题:讲述动人的双向奔赴的故事,纪念《中美联合公报》发表 50 周年联谊活动在沪举办
记者:陈宏
1988年,从上海公派赴美国纽约大学留学的陆建非,大概没有想到20多年后,纽约大学会来到上海建校;父母都来自美国南方阿拉巴马州一个“2000人都不到的小村子”Luverne的Brantley Turner女士(中文名龙梅),也没想到教育不仅改变了父母的命运,也将她本人带到了中国,如今她在上海担任上海七宝德怀特高级中学美方校长。
一中一美,一老一少,他们都感慨地说,自己是中美关系改善的受益者。2月26日下午,上海市欧美同学会举办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上海公报”)发表50周年民间外交联谊活动,大家分享多年来中美两国民间交往的故事,并表达了对两国未来的祝愿。
1972年2月21日至28日,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1972年2月28日,中美两国政府正式发表“上海公报”,奠定了中美关系发展方向,揭开了中美关系新篇章。上海市欧美同学会顾问左学金还记得那个重要时刻,“当时两国领导人登上了上海大厦,俯瞰上海市景色,为什么选上海大厦?因为那个时候它是上海最高建筑。”他说,如今上海的天际线不断被刷新,上海的发展日新月异,让人感叹。
由上海市欧美同学会主办、上海市欧美同学会留美分会承办的本次活动,参会者包括了众多致力于两国友谊的中美双方代表。上海市欧美同学会会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裴钢作为中方嘉宾代表,在致辞中阐述了尼克松访华从”跨越太平洋的握手”到“上海公报”发布这“改变世界的一周”对于近50年来中美两国因友好而共同繁荣的重要意义。他还和大家分享了自己于80年代在美国攻读博士和博士后期间,同美国师生及朋友交往的美好回忆。他希望通过分享两国人民交往的感人故事,来促进中美文化交流。
荣获“上海市荣誉市民”称号的上海纽约大学常务副校长Jeffery Lehman教授作为美方嘉宾代表致辞。他长期致力于上海国际教育事业的发展,为中美友好交往做出了突出贡献。他表示,50年前,中美领导人摒弃偏见、求同存异,为中美两国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天,我们要继续传承50年来两国人民的友谊,共创美好未来”。
很多参会嘉宾都表示,随着民间交往的深入,中美双方人士都加深了了解,甚至影响了自己的人生。龙梅在中国工作、生活已有20年,中文讲得极度流利,发言中成语、俏皮话、网络用语都是信手拈来:“这些年,我将美国学生带到中国,又把中国学生带到美国,我每天都在为促进中美民间交往和深度认知而努力着。我们这代美国人有机会来中国,与‘上海公报’的签署有直接关系,在未来,我将继续培养下一代有着国际视野和国际交往经验的公民。”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沈斐教授,至今都难忘自己赴美访学期间导师们对中国学生的帮助,以及对自己至今的影响。她的第一位导师是生态经济学方面的权威,中国的第一部生态经济学教材就用的这位教授的版本,除了在学术方面的成就,教授对待环境保护的理念至今都在影响着她:“教授家距离学校很远,但他每次都是骑自行车来上课,要骑一个半小时,风雨无阻。有一次下大雪,他走进教室后,抖落一身风雪,我们大家都鼓起掌来。受他影响,我在美国时家具都是买的二手的,我回国后至今也一直注重环保。”
为纪念这一特殊历史时刻,留美分会还策划举办了“共同走过的日子——纪念‘上海公报’发表50周年展”。展览通过“回顾历史”、“在美学习”、“中美交流”三个板块,展示了不同领域留美学长参与过的重大活动照片和收藏的各类珍贵纪念品。像陆建非当年公派留学时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的“出国任务批件”、妻女1990年赴美参加他毕业典礼的签证、机票等等,都在侧面佐证着两国友好的往事和意义。
链接地址:http://www.why.com.cn/wx/article/2022/02/27/16459510001281844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