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宣传通讯 2025年3月19日
标题:上海师范大学:着力打造引领全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学术平台
编者的话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上海高校深入践行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通过理论研讨、校地联动、实践探索,做好学理分析、政理阐释和事理解析,把思政课建设逐渐推到新高度。时值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发表六周年之际,本刊编发一组典型案例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的要求。
思政课伴随着青少年成长发展的全过程,是一个“跨学段”的有机整体,贯穿大中小学教育全过程。3月15日,由全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盟、上海师范大学和景德镇陶瓷大学共同主办的“第十三届全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论坛”在上海师范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各地近200名学者专家齐聚一堂,围绕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展开深入研讨。
擦亮全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论坛
“金字招牌”
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刘凤主持论坛开幕式。
上海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文潮致辞指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今年两会期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到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工作。习近平总书记的相关重要论述为推进新时代全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提供了根本遵循。10余年来,上海师范大学以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大中小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研究”为牵引,致力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果,在全国专家学者的关心支持下,已成为引领全国一体化建设的靓丽学术名片。本届论坛评出的获奖成果充分展示了全国思政课教师的创新智慧和实践成果,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和智慧,进一步擦亮了联盟主打的全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论坛的这块“金字招牌”。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
理论构建与学理支撑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一级教授韩庆祥在主旨发言中指出,要注重发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引领作用,将新思想作为思政课的“思想芯片”,构建体系化、分层次、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思政课体系,小学阶段通过故事化叙事启蒙情感认同,中学阶段立足思想基本面强化认知体系,大学阶段则着力深化学理阐释与辩证思维培养。需从历史方位、奋斗目标、总体方略、制度保障、主要抓手等维度,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志丹教授围绕思政课教师如何坚持“两个结合”指出,必须准确定位“两个结合”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个结合”的根本动力来自中国实践,而中华文化的特性起到重要的中介性作用;“两个结合”作为理论创新的根本途径,不排斥吸收世界文明优秀成果,但需在坚持“两个结合”的整体设计中推进。
华东师范大学紫江特聘教授宋进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剖析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关键问题。从宏观层面看,一体化建设需要回归“培养什么人”的根本命题;从中观层面看,当前教师“各管一段”的条块分割、价值性与知识性教学割裂等问题还比较突出;从微观层面看,不同学段的教学重点应存在明显差异。
同济大学长聘特聘教授陈大文呼吁加强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证研究,具体包括五个层面:课程设置方案层面,关注学生分层次需求;课标和大纲层面,建立动态观测点优化课标衔接;教材层面,改进编写过程中的意见收集机制;教学设计层面,组织大中小学教师共同进行系统性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层面,通过“同课异构”检验不同学段对同一主题的教学差异。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
实践困境与创新路径
景德镇陶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文华教授剖析了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面临的困境,指出症结在于思想共识薄弱、实践推进迟滞、体制机制空转。他建议,建立跨学段教研共同体,联合开发主题化教案;构建动态观测体系,精准诊断教学内容重复、目标错位等痛点;强化考核导向,将一体化成效纳入教师评价体系。
哈尔滨师范大学原党委副书记李庆霞教授直指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存在的体制机制不顺畅、课程整体规划不足、教学内容重复交叉、评价体系单一、高校统领作用不强、教师培训平台匮乏以及参与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她建议,根据时代发展和学生特点变化,持续优化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策略与路径,确保符合教育规律和人才培养需求。
常州大学特聘教授、红色文化研究院院长朱成山分享了馆校跨界育人的创新模式,提出建立“文物活化—课程开发—实践育人”的创新闭环,打造“百馆百校百场”品牌活动。他强调,红色资源育人需构建“全链条育人”体系,形成小学重情感体验、中学强历史脉络、大学促思辨升华的阶梯式结构,借助现代技术手段为思政课教学提供立体化支撑。
哈尔滨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赵爱伦教授、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吴春雷教授、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黄延敏教授、成都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曾文麒教授、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罗志佳教授、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史春燕教授、海南省大中小幼思政课一体化基地主任林郁教授、贵州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和思鹏教授等专家学者也围绕守正创新、教材一体化、实践育人机制等方面做了精彩报告,展现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教学案例展示思政课一体化理念
在不同学段的具体落实
本届论坛设置了教学展示环节,由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周治华副教授主持,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刘勇教授担任点评人。浦东新区教育学院附属小学教师赵萍、南洋模范中学教师倪科嘉、上海市第二中学教师李志腾、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教师姚瑞曼、滇池学院副教授吴琼、中国药科大学副教授王亚萍等多位国家和省部级教学竞赛获奖教师做了教学展示。生动的教学案例展示了思政课一体化理念在不同学段的具体落实,为与会代表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模式。
围绕教学的专题报告环节,由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贾淑品教授担任点评人。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俞慧文、南京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巩茹敏教授、辽宁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马其南教授、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朱蓉蓉教授、中国民航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庆西副教授、上师大天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天翔教授、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副院长潘青等专家分别从红色资源、红色家书、区域实践、乡村振兴等多个维度,为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多元化思路。
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志丹教授作论坛总结发言。他表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各方的持续关注和共同努力,作为联盟牵头高校的上海师范大学将继续发挥自身区位和学科优势,继续贡献力量。
链接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6SnbwlwJy9Yw52I1z7jC0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