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版面头条) 2025年3月19日 2版 新时代
标题:以一体化建设增强思政育人实效
记者:查建国 陈炼
3月15日,“第十三届全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论坛”在沪举行。与会学者围绕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展开对话,共同探讨思政课育人的有效路径。
破解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难题
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为新时代思政课建设锚定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上海师范大学宣传部部长张文潮表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既是一种系统性理论重构,也是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面临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的多重挑战。华东师范大学紫江特聘教授宋进剖析,从宏观层面看,一体化建设需要回归“培养什么人”的根本命题,对标“后继有人”的历史使命。从中观层面看,当前一体化建设面临教材缺乏国标化大纲、教师“各管一段”的条块分割、价值性与知识性教学割裂等多个关键问题。从微观层面看,以党史教育为例,不同学段的教学重点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小学阶段应突出“党与祖国”的情感纽带,中学阶段强化“党与人民”的历史逻辑,大学阶段则应深化“党与民族复兴”的学理阐释。
景德镇陶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文华认为,要避免思想共识薄弱、实践推进迟滞、体制机制空转等问题的发生。多地教学比赛的实践表明,赛事的举办难以真正打破学段壁垒。应建立跨学段教研共同体,联合开发主题化教案;构建动态观测体系,精准诊断教学内容重复、目标错位等痛点;强化考核导向,将一体化成效纳入教师评价体系,破解基层动力不足难题。
扎实的实证研究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基石。同济大学长聘教授陈大文表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已进入务实阶段,目前亟须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实证探索。课程设置方案层面,关注学生分层次需求;课标和大纲层面,建立动态观测点,以优化课标衔接;教材层面,改进编写过程中的意见收集机制;教学设计层面,组织大中小学教师共同进行系统性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层面,通过“同课异构”检验不同学段对同一主题的教学差异。他认为,只有以实证研究为基础,才能让一体化建设真正从理念走向实践。
推动思政课一体化创新发展
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需要坚实的理论支撑。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韩庆祥认为,应构建“一级概念统领、二级概念协同”的逻辑框架。这一框架强调分学段推进理论阐释,其中,小学阶段通过故事化叙事启蒙情感认同,中学阶段立足思想基本面强化认知体系,大学阶段则着力深化学理阐释与辩证思维培养。我们需从历史方位、奋斗目标、总体方略等维度,构建思想体系的完整性与实践性,防止培养“高知低德”的精致利己主义者。
红色资源已成为思政教育中做好理论引领的重要支撑之一。常州大学近现代史与红色文化研究院院长朱成山表示,要积极打造馆校跨界育人创新模式,建立“文物活化—课程开发—实践育人”的创新闭环,通过联合高校马院与革命纪念馆,打造好“百馆百校百场”品牌活动,以南湖红船、李大钊手稿等文物叙事增强教学感染力。他认为,红色资源育人需构建“全链条育人”体系,形成小学重情感体验、中学强历史脉络、大学促思辨升华的阶梯式结构。可借助“红色文化大数据库”等现代技术手段,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提供立体化支撑,实现让思政课从书本走向社会、从记忆升华为信仰的育人目标。
全国各地积极开展了富有特色的实践探索和长效机制建设,海南提出“同题异构”理念推动自贸港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上海探索“大思政课”视域下红色资源融入的价值意蕴,新疆分享了富有边疆特色的区域化探索。针对不同类型院校和教育阶段,与会学者提出了多项特色创新举措,包括高职院校通过大思政课建设破解发展瓶颈,中学阶段基于创新素养培育重构教学内容,民族地区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角度,形成独具特色的实践模式等。在长效机制方面,专家建议打造跨学段资源共享平台,推动教案、案例、评价标准互通,形成纵向进阶、横向合力的思政课新生态。其中,“数字马院”建设与“五维协同”机制为一体化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和系统保障,促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从理念走向实践,从经验走向制度。
“理论创新为思政课实践探索提供方法论指导,思政课教师应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魅力。”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志丹提出,思政课教师应夯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功底,科学把握坚持“两个结合”的前提性问题,必须准确定位“两个结合”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他认为,“两个结合”的根本动力来自中国实践,而中华文化或者文明的特性起到重要的中介性作用。“两个结合”作为理论创新的根本途径,不排斥吸收世界文明优秀成果,但需在坚持“两个结合”的整体设计中进行。
与会专家普遍认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需要跨越从顶层设计到基层实践的鸿沟,构建理论与实践、教材与教法、学校与社会相互融通的育人体系。唯有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底蕴转化为适合不同学段学生认知特点的教育内容,将思想引领、价值塑造、能力培养贯通起来,才能在守正创新中完善中国特色思政课育人体系。
会议由全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盟、上海师范大学等单位共同主办。
链接地址:https://epaper.csstoday.net/epaper/read.do?m=i&iid=7055&eid=51110&sid=236823&idate=12_2025-03-19_A02
https://www.cssn.cn/skgz/bwyc/202503/t20250320_585904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