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专题研讨暨《家庭教育指导手册》丛书发布会在我校召开

发布者: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22-08-28浏览次数:610


8月28日上午,家庭教育专题研讨暨《家庭教育指导手册》丛书发布会在西部会议中心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本次研讨会聚焦家庭育人之法,共论家校社共育之道,共建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的良好教育生态,促进家长向“第一任教师”角色的转变,科学培育、引导和影响儿童发展,缓解育儿焦虑情绪。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副书记、上海市教委副主任闵辉,上海市妇联副主席王剑璋,上海市精神文明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协调处处长王薇,上海师范大学校长袁雯出席会议。会议由我校影视传媒学院副教授姜杉主持。

闵辉表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工作,强调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这为做好家庭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近年来,上海在家庭教育方面做了很多探索,以问题为导向,评价为激励,建立健全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机制,强化政府在推进家庭教育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多措并举引导学校发挥家庭教育指导主阵地功能,促进家校协同育人,丛书的出版发行,是上海落实《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重要举措。闵辉要求,加强协同联动,优化指导资源供给,进一步完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推进家庭教育指导资源的建设供给;加强宣传指导,用好用活手册丛书,指导学校结合家长学校使用丛书,指导教师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实践,指导家长根据丛书开展家庭教育实验;加强分层分类,打造专业指导队伍,建立市级家庭教育指导专家库,赋能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教师,加强师范生家庭教育指导力的培养,为上海家庭教育创新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袁雯首先对与会嘉宾表示感谢和欢迎,感谢上海市教委、上海市妇联、上海市文明办对手册编写的大力支持。她表示,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在国家顶层设计下,家庭教育的内容逐渐丰富、地位逐渐提高,法制化持续推进,整个社会都认识到家庭教育不再是私事,而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责任。同时随着社会飞速发展,家庭教育既要继承优良传统,又要面向社会人才需求,父母不仅要针对不同年龄段儿童作不同引导,更要与孩子共成长。《家庭教育手册》基于上述核心理念,希望通过积累形成对家长切实有帮助的系列经典案例,向千家万户提供家庭教育锦囊。此外,上海师范大学已完成家庭教育微专业设计,计划面向所有大学生开设家庭教育相关课程,继续完成面向学校教师、社区教师《家庭教育手册(教师版)》的编写。在上海市教委、上海市妇联、上海市文明办持续领导和支持下,上海师范大学将持续时间探索,完善系列丛书与配套课程开发,在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做出贡献。

我校教育学院院长夏惠贤对此次发布的手册作介绍。他认为,协同育人体现为学校教育、课后服务、家庭育人体系的有机结合,《家庭教育指导手册》则是协同育人体系资源开发与建设的重要一环。此次发布的家长版手册是本系列手册的第一本,是在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学前教育学院、影视传媒学院、一线基础教师以及研究生共同参与下取得的重要成果,体现上海师范大学对社会的责任与担当。全书按照学前段、小学低年级段、小学高年级段、初中段、高中段共分为5册。丛书秉承了“家校社”协同育人思想,注重学业问题与成长问题相结合,突出实用性、专业性与可读性,在案例中充分融入上海城市特有文化元素,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生活品味塑造,注重对文化鉴赏能力的培养与对美好生活方式的追求。

分册主编何慧华、蔡丹、吴艳、许苏、杨伊向与会单位赠书。

随后,上海市妇联、上海市精神文明办、上海市教委德育处、基教处、托幼工作处、上海市学生德育发展中心、上海市托幼协会、上海市早期教育指导中心、上海师范大学基础教育集团附属学校、上海市各区社区学院的与会代表参加了家庭教育专题研讨会,就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制度建设、体系建设、方法建设、课程建设、活动建设等进行了热烈讨论。

上海师范大学作为上海基础教育优秀教师的摇篮,始终坚持将学校发展与上海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相结合。为了更好地服务家校社协同共育,未来学校将面向全体本科生开设家庭教育微专业和家庭教育系列课程,在成人教育学硕士学位点开设“家庭与社会教育”研究方向,与社区实践基地联合开展社区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积极开展家校社协同育人科研项目,并进一步修订与完善此次发布的《家庭教育指导手册》,以期促进协同育人的现代化、科学化、制度化和专业化程度提升,以专业知识理论支撑家校社同向同心、同力同行,促进儿童和谐、全面发展。(供稿、摄影: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