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评价与教师发展”高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6-10-25浏览次数:1075


        10月20日下午,由上海师范大学跨学科中心、上海师德研究与评价中心(筹)、上海伦理学会教育伦理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的“师德评价与教师发展”高端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师范大学会议中心召开。研讨会聚焦新形势下师德建设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探讨如何以师德评价促进师德水平提升和教师专业伦理发展,旨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有”教师和“四个引路人”的指示精神。参加本次研讨会的专家学者、知名中小学校长、一线教师、教育行政部门代表等20余人,围绕师德评价的意义和作用、师德评价的价值遵循、师德评价的视角和方法、师德评价推动教师发展的路径和对策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本次研讨会由上海师范大学跨学科中心主任王正平教授主持。他指出,重视师德评价是当前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师德建设中具有重要性和迫切性的工作。开展科学有效的师德评价,必须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避免思想上、行为上的一些误区,应当以提高教师作为道德主体的积极性和专业化为主要目的。复旦大学陈学明教授也认为,科学有效的师德评价实质上是对师德的维护和培育,在当前人们关于师德认识多样化、价值观念多样化的背景下有助于督导、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解放日报》周智强副主编、上海师范大学周中之教授认为,必须高度重视社会中存在的对教师的不公正评价。探究和推进更好地开展师德评价工作,有助于传递更多的正能量,肯定和展现教师群体的道德面貌,淡化媒体为了博得大众关注度而过分夸大教师群体中极个别的缺德现象。

        与会专家认为,做好师德评价工作,必须厘清师德的本质内涵、明确师德的价值目标。与会学者认为,师德不同于其他职业道德的具体内涵如果不能确定,就无法把师德评价变成实际可操作的东西。上海师范大学蒋传光教授认为,教师由于其特殊的影响力,不仅要讲奉献精神,更要注重政治道德,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华东师范大学付长珍教授认为,优秀的教师是应该让自己变得卓越的,教师虽然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事业,是所有职业中最不可替代的最充满神圣感的,因此应当有理想和追求。张自慧教授认为,制定师德标准应当做到底线规范和高标引导应齐头并进缺一不可,两方面相辅相成相互依托。既要关注重视的物质保障,也要用高尚的师德理想引导教师不断超越自我。

        与会专家认为,开展师德评价要有科学的视角和方法。华东师范大学余玉花教授认为,不应当将教师考评、师德治理视为最主要的目的,应当落脚于教师的发展。她还认为,师德评价的标准应当有层次性,应当确立不可逾越的底线,同时对不同岗位的教师也要差别化对待,要细化评价指标体系。华东师范大学刘竑波副教授认为,师德评价要把定性和定量相结合起来,要突出层次性和针对性,一方面,确立最基本的底线道德是纯洁教师队伍必须有的课题;另一方面,要遵照传统的师德建设弘扬崇高的教师美德。同时,针对不同的教师专业、工作性质和职位应对制定不同师德评价指标。上海中学原校长唐盛昌认为,师德评价的对象应当细分,如师德评价应当分为教师师德的群体评价和个体评价、在职教师师德评价和准入教师师德评价。师德评价标准要有道德和法理上的依据。要维护教师的正当权益,师德要求不应与法律法规的要求相冲突。从实践看,师德评价要坚持动机与效果的统一,师德建设应“重两头带中间”。

(供稿:上海师范大学跨学科中心  作者:周治华、梁峰  编辑: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