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庆
1839年,《德意志电讯》杂志连载《乌培河谷来信》。这篇批判宗教虔诚主义、揭露资产阶级面貌的通讯材料,一时间掀起巨大的社会反响。这是青年恩格斯基于自身调查研究经历而写下的一篇“试水”之作。
17岁时,恩格斯到父亲的公司当办事员,在业余时间练习写作并投稿。在《乌培河谷来信》中,青年恩格斯对这一区域普通人的生产生活、宗教信仰、学校教育等情况等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观察与记录,展现出关注现实、关爱他人等天赋。他以卓尔不群的独立思考和深邃洞察,批判了宗教虔诚主义与资产阶级合谋为剥削辩护的现实。
文章刊发后,引发一系列反响。有杂志予以好评,但也有人进行无理抨击。恩格斯解释,《乌培河谷来信》是通过自己的亲身调查,根据真材实料所作出的描述和分析,是无可辩驳的科学分析。他奉劝那些凭空捏造,罔顾事实的人,要多去实地调查后才有发言权:“我在乌培河谷度过的时间大概比您多一倍;我在爱北斐特和巴门住过,并且具备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去仔细观察各阶层的生活。”
在欧洲,恩格斯把调查研究作为自己对所观察事物拥有“发言权”和“决策权”的有力支撑;在中国,毛泽东则进一步把调查研究上升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层面进行哲学思考,并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调查研究方法论。
1927年4月,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在汉口长江书店出版,瞿秋白撰写序言并强调“中国的革命家都应该读毛泽东的书”。接着,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刊物《共产国际》俄文版和英文版也转载了这篇调查研究报告。当时的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英文版编辑布哈林称赞,这份报告“简明扼要,发人深省”。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反对本本主义》是毛泽东系统全面论述调查研究问题的文章。它的原题名为《调查工作》,写于1930年5月。在这篇文章里,毛泽东号召大家把中国的实际情况搞清楚,强调“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指出“那种不开调查会,不作讨论式的调查,只凭一个人讲他的经验的方法,是容易犯错误的”“那种只随便问一下子,不提出中心问题在会议席上经过辩论的方法,是不能抽出近于正确的结论的”。
今天重读《乌培河谷来信》《反对本本主义》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品,可知中央八项规定第一条要求“改进调查研究”与“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的深刻论断极具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渊源与实践传统。
(作者为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教授)
https://www.shobserver.com/journal/article/share?id=448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