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他们的热血,在我们身上奔涌 他们的长枪,是今日精神北斗

发布者: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25-09-04浏览次数:10

来源:解放日报 2025年9月4日 11版

标题:他们的热血,在我们身上奔涌 他们的长枪,是今日精神北斗

作者:洪俊杰



“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9月3日上午,北京天安门广场,受阅官兵山呼海啸。这是历史启示的伟大真理,是天下正道的庄严昭告,更是和平发展的时代强音。

当三军将士昂首走过天安门,与人民英雄纪念碑遥相呼应,仿佛在告诉我们,那些为国捐躯的英烈从未走远——他们的热血,在我们身上奔涌;他们的长枪,已化作精神北斗,激励所有中国人在百年变局中破浪前行,复兴中华。



当日5时44分,第一缕阳光照在天安门城楼东檐。

联合军乐团已在天安门广场操练,不远处传来整齐划一的脚步声,那是三军仪仗队在最后练习。记者区内,摄影摄像记者提前架起了长枪短炮。

上海抗战史专家、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苏智良早早来到现场。早在1985年,他就来京参加过纪念抗战胜利40周年活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纪念活动就是要弘扬正确二战史观,告诉世界历史真相不容篡改,提醒世人中国是二战东方主战场,包括上海在内,全中国人民为取得胜利作出重大贡献。”

8时45分,合唱团暖场歌声响起。从《松花江上》“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的如泣如诉,到《在太行山上》“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的感人场景,再到《保卫黄河》“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的壮丽画面,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抗击日军最多,付出代价最大,用鲜血和生命浇灌出胜利之花。



军乐声声,战旗猎猎。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天安门城楼发表重要讲话并乘车检阅受阅方队后,分列式开始。受阅官兵按空中护旗梯队、徒步方队、战旗方队、装备方队、空中梯队顺序,依次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检阅。

高擎陆军军旗,陆军方队走来。即便坐在远处观礼台,阳光之下,我们依然能感受劈枪的冲击力——看到新式步枪枪刺整齐劈出的银色寒光,听见枪托撞击身体发出的铿锵声响。

大家津津乐道的劈枪绝非只是展示动作。血与火的14年,人民武装涌现出“百团大战白刃格斗英雄连”“刺杀优胜连”“刺刀见红连”等功勋部队。如今英雄部队后人以劈枪动作通过天安门广场,正是在致敬先烈、致敬血火征程。

“我要把这一幕幕画下来!”上海浦东索思美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赵锁平拿着手机频频拍照,之前他已围绕红色主题创作60多幅油画作品,“我要通过自己的画笔,告诉更多人胜利日的荣光。”

马达轰鸣,大地颤动。核导弹第二方队接受检阅,当解说词说道,“东风-5C”液体洲际战略核导弹打击范围能“覆盖全球”时,观礼台人群为大国重器欢呼鼓掌。

80年前,我们“钢少气多”;80年后,我们“钢多气盈骨更硬”。伴随《钢铁洪流进行曲》,军事航天部队、网络空间部队、信息支援部队、联勤保障部队4支兵种,无人、水下、网电等新型作战力量群通过长安街,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

过去,枪响之后,我们能够打赢战争让枪声不再响起。

今天,枪响之前,我们要能遏制战争让敌人不敢开枪。



鹰击长空,气吞山河。分列式最后环节,多机型组成空中梯队低空掠过碧空如洗的天安门上空。歼-10表演机拉出14道彩烟,宛如14支如椽巨笔,将前辈的奋斗、胜利的不朽书写在祖国的天空。

阳光普照大地。当激昂的军乐声再次在天安门广场响起,纪念大会步入尾声,全场5万人挥舞国旗,齐声高唱《歌唱祖国》,8万羽和平鸽飞向蓝天、展翅翱翔……

已三次受邀观礼的上海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会长张毅说,阅兵展示的不仅是国防、工业体系和科技创新实力,更展示出国家和民族昂扬的精神状态。“我们新阶层肩负着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的责任,阅兵让我们牢记:勿忘昨天苦难辉煌,无愧今天使命担当,不负明天伟大梦想。”

“我们正迎来科技创新发展的最好时代,要扎实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让人工智能的发展成果惠及社会大众,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中不断贡献力量。”商汤科技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徐立告诉记者。

硝烟远去,历史有痕。勿忘国耻,吾辈自强——

一支军队对英雄最好的纪念,就是更多英雄辈出!

一个国家对历史最好的纪念,就是创造新的历史! 本报北京9月3日专电


链接地址:https://www.shobserver.com/staticsg/res/html/journal/detail.html?code=jfrb&date=2025-09-04&id=458479&page=10/11


https://www.shobserver.com/journal/article/share?id=458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