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观新闻:解放日报胜利日直击:对英雄最好的纪念,就是更多英雄辈出

发布者: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25-09-03浏览次数:10

来源:上观新闻 2025年9月3日

标题:解放日报胜利日直击:对英雄最好的纪念,就是更多英雄辈出

作者:解放日报 洪俊杰


“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北京天安门广场,受阅官兵山呼海啸。这是历史启示的伟大真理,是天下正道的庄严昭告,更是和平发展的时代强音。

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隆重举行。中国与世界一起,以盛大阅兵仪式纪念这一伟大节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启迪未来。

回首那波澜壮阔的14年抗战岁月,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同仇敌忾、共赴国难,孕育出的伟大抗战精神,成为中华儿女砥砺奋进的精神火炬。

胜利日,当三军将士昂首走过天安门,与人民英雄纪念碑遥相呼应,仿佛在告诉我们,那些为国捐躯的英烈从未走远——他们的热血,在我们身上奔涌;他们的长枪,已化作精神北斗,激励所有中国人在百年变局中破浪前行,复兴中华。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

这是天安门广场举行隆重的升国旗仪式。    新华社记者 陈晔华 摄

一、

时间拨回到9月3日5时44分,第一缕阳光照在天安门城楼东檐。

联合军乐团已早早在天安门广场操练,记者注意到,前排共有80名礼号手,寓意抗战胜利80周年。不远处传来整齐划一的脚步声,那是三军仪仗队在最后练习。记者区内,摄影摄像记者提前架起了长枪短炮,不少女记者在做出镜前准备。

天安门处处洋溢着胜利的喜悦。城楼上,8面红旗迎风飘扬。对面广场上,晨光洒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字熠熠生辉。纪念碑两侧摆放着两座年号台,上部是黄色“1945” “2025”字样、底座是红色烽燧模型。

这一刻,历史被具象化了。从“九一八”事变国土沦丧、“七七”事变华北危急,到淞沪战场浴血抗敌,再到平型关大捷、台儿庄大战,西南边陲的滇缅血战……国家生死存亡之际,曾经一盘散沙的中华民族众志成城、殊死搏斗,实现了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作为上海抗战史专家,上海师范大学苏智良教授早早来到现场。早在1985年,他就来京参加过纪念抗战胜利40周年活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纪念活动就是要弘扬正确二战史观,告诉世界历史真相不容篡改,提醒世人中国是二战东方主战场,包括上海在内,全中国人民为取得胜利作出重大贡献。”

8时45分,合唱团暖场歌声响起。从《松花江上》“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的如泣如诉,到《在太行山上》“妻子送郎上战争,母亲教儿打东洋”的感人场景,再到《保卫黄河》“万山丛里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的壮丽画面,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抗击日军最多,付出代价最大,用鲜血和生命浇灌出胜利之花。

80响礼炮后,全场肃立高唱国歌《义勇军进行曲》。84个字、46秒,90年前,电影《风云儿女》在上海首映,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奏出中国不会亡的最强音,成为激励中华儿女前赴后继奋勇抗战的嘹亮号角。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

这是武警部队方队接受检阅。    新华社记者 李明 摄

二、

军乐声声,战旗猎猎。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天安门城楼发表重要讲话并乘车检阅受阅方队后,分列式开始。受阅官兵按空中护旗梯队、徒步方队、战旗方队、装备方队、空中梯队顺序,依次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检阅。

高擎陆军军旗,陆军方队走来。即便坐在远处观礼台,阳光之下,我们依然能感受劈枪的冲击力——看到新式步枪枪刺整齐劈出的银色寒光,听见枪托撞击身体发出的铿锵声响。

大家津津乐道的劈枪绝非只是展示动作。血与火的14年,人民武装涌现出“百团大战白刃格斗英雄连”“刺杀优胜连”“刺刀见红连”等功勋部队。记者了解到,此次部分受阅陆军官兵来自新四军刘老庄连,1943年全连官兵为掩护群众转移,端起刺刀冲向日寇,82人殉国。如今英雄部队后人以劈枪动作通过天安门,正是在致敬先烈、致敬血火征程。

“我要把这一幕幕画下来!”上海浦东索思美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赵锁平拿着手机频频拍照,之前他已围绕红色主题创作60多幅革命历史油画作品,“正是无数先辈以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换来了今日和平与繁荣。我要通过自己的画笔,告诉更多人胜利日的荣光。”

身着土家族盛装出席,中共四大纪念馆运营部专员杨丽娜分外激动:“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就没有抗战伟大胜利。在民族危亡之际,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浴血奋战,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这不仅是历史结论,更是震撼人心的事实。”

马达轰鸣,大地颤动。核导弹第二方队接受检阅,当解说词说道,“东风-5C”液体洲际战略核导弹打击范围能“覆盖全球”时,观礼台人群为大国重器欢呼鼓掌。

80年前,我们“钢少气多”,以孱弱农业国对抗亚洲工业国,在这场日本狂言“3个月灭亡中国”、欧美预测“最多维持半年”的战争中,中国军民以草根做粮、冻土为床,以无数惨烈的战斗、不屈的抗争,书写出“能战方可止战”的血火启迪。

80年后,我们“钢多气盈骨更硬”。伴随《钢铁洪流进行曲》,军事航天部队、网络空间部队、信息支援部队、联勤保障部队4支兵种,无人、水下、网电等新型作战力量群通过长安街,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

过去,枪响之后,我们能够打赢战争让枪声不再响起。

今天,枪响之前,我们要能遏制战争让敌人不敢开枪。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

这是海上无人作战方队在行进中。    新华社特约记者 李迎新 摄

三、

“中国人民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取得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

“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全民族抗战开始后,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到处燃起抗日烽火。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王铭章等抗日将领,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东北抗联八位投江女战士、国民党军淞沪战场“八百壮士”……这些捐躯济难的中华儿女,不分党派、地域与信仰,永远为后世所敬仰——“予之浩气兮化为雷霆,予之精魂兮变为日星”。

现场观礼的爱国将领冯玉祥的孙女冯丹龙很激动:“这场纪念活动是对所有抗战先辈的深情告慰,他们用生命守护的山河如今繁荣昌盛,他们毕生追求的民族独立与国家富强已是现实。”

回望全民族抗战,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从未缺席。从台湾反抗日本统治,到港九大队浴血奋战,再到澳门同胞倾力支援,回望烽火岁月,所有中华儿女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

来京前,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姚祖辉在港参观“万众一心,维护和平——纪念抗战胜利八十周年展览”。他告诉记者,抗战历史是香港与祖国的诗篇,也是中华民族团结一心的写照。香港与祖国同根同源,爱国爱港精神必将代代相传。

“海外华侨,虽身在他乡,但根在华夏。”阿联酋上海总商会暨同乡会会长成富强想到了三千南洋机工响应爱国侨领陈嘉庚先生号召,冒死穿行滇缅公路悲壮历史;想到了无数无名侨胞,卖产业、捐嫁妆,只为祖国母亲不再受辱。“如今我站在他们魂牵梦萦土地上,见证他们用生命换来的胜利与尊严,怎能不热泪盈眶?”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经历过“国破山河在”的中国人民,对和平有着更为执着强烈的追求,这就需要我们在新征途上,继续奏响“我们万众一心”的时代强音。

“中国人民坚定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一边,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与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掷地有声。人间正道,众行致远,中国定将成为世界百年变局中的和平力量、稳定力量、进步力量,推动世界走向和平、繁荣、进步的光明前景。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    

这是教练机梯队接受检阅。    新华社发

四、

鹰击长空,气吞山河。分列式最后环节,多机型组成空中梯队低空掠过碧空如洗的天安门上空。歼10表演机拉出14道彩烟,宛如14支如椽巨笔,将前辈的奋斗、胜利的不朽书写在祖国的天空。

阳光普照大地。当激昂的军乐声再次在天安门广场响起,纪念大会步入尾声,全场5万人挥舞国旗,齐声高唱《歌唱祖国》,8万羽和平鸽飞向蓝天、展翅翱翔……

这一刻,现场的大学生志愿者马同学眼眶湿润了。“1931年9月18日至1945年9月2日,这5098天,我们不能忘,更不敢忘。先烈们的爱国情怀、民族气节、英雄气概,是激励我们年轻一代勇毅前行、百折不挠的精神动力”。

这一刻,时间凝固了,新的历史开始了——14亿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昂扬奋进。

“很兴奋、很激动。”上海白玉兰奖获得者、上海思博职业技术学院董事副校长沈小平22年前从美国回上海创办护理学院,培养出万余名护士和卫生技术人才。他告诉记者,很幸运能赶上了改革开放伟大时代,参与上海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事业。未来,要为培养更多更好一线医疗卫生人才贡献力量。

已三次受邀观礼的上海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会长张毅说,阅兵展示的不仅是国防、工业体系和科技创新实力,更展示出国家和民族昂扬的精神状态。“我们新阶层肩负着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的责任,阅兵让我们牢记:勿忘昨天苦难辉煌,无愧今天使命担当,不负明天伟大梦想。”

“我们正迎来科技创新发展的最好时代,要扎实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助力新质生产力加速成长,让人工智能的发展成果惠及社会大众,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中不断贡献力量。”商汤科技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徐立告诉记者。

令人伤感的是,与10年前不同,综合考虑身体状况等因素,这次阅兵不再组织抗战老兵方队,但老兵代表受邀在天安门城楼上观礼。老兵不死,向老英雄致敬。忠烈千秋,一襟晚照。这段历史,对抗战前辈而言,是一段壮怀激烈的青春华章;对国家民族而言,更是一段救亡图强的家国记忆。

硝烟远去,历史有痕。勿忘国耻,吾辈自强——

一支军队对英雄最好的纪念,就是更多英雄辈出!

一个国家对历史最好的纪念,就是创造新的历史!


链接地址:https://www.shobserver.com/staticsg/res/html/web/newsDetail.html?id=976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