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整版报道):嘉定 建设现代化新型城市跑出“嘉”速度

发布者: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25-10-20浏览次数:10

来源:解放日报(整版报道) 2025年10月20日 特11版

标题:嘉定 建设现代化新型城市跑出“嘉”速度


  • 嘉定新城核心区


  • 汽车生产线


  • 科创核核心区规划图


  • 南翔古镇


  • 瑞金医院嘉定院区


“十四五”以来,嘉定区始终坚持全面建设“创新活力充沛、融合发展充分、人文魅力充足、人民生活充裕的现代化新型城市”的总目标,推进实施各项规划任务和工作,经过全区人民的共同努力和不懈奋斗,实现了经济社会平稳健康有序发展,经济体量稳步扩大、城市功能迈上新阶、新兴产业加速培育、科技创新持续发展、重大战略有力落实、人居环境不断改善、群众获得感切实增强、治理效能大幅提升。

当前,嘉定现代化新型城市在空间格局、城市面貌和城市功能方面实现跨越式提升,抓住新城新一轮规划建设契机,以重大项目、重点区块、“区区结对”以及市级功能导入等为有力支撑,不断做强主导产业、提升科创实力、完善公共服务、增强交通能级,远香湖中央活动区远香文化源、城市会客厅形象日益凸显,西门历史文化街区先行启动区即将建成开放,嘉宝智慧湾星汉空间一期预计年内竣工,横沥水岸文脉贯通开放,新城绿环西半环全线贯通,上汽集团创新研究开发总院、上海汽车芯片工程中心等21项市级重大功能性项目全面导入,上实嘉定分校、瑞北二期等优质资源建成投用,嘉闵线、沪渝蓉高铁、局域线示范线等重大基础设施持续加持,智慧交通全域开放,F1中国大奖赛等国际顶级赛事节庆引燃消费热潮,大批优秀人才近悦远来,2024年新城常住人口达68万人,人口导入全市最快、最多。与此同时,全力推动“开放北虹桥 创新领航地”建设迈上新台阶,康德莱、重塑、保时捷研发总部等项目相继落地,临港嘉定科技城一期14栋总部大楼启用,虹桥新慧总部湾5个高能级项目投入运营,“上虹桥·城市更新区”首发住宅地块完成出让。

“十五五”是我国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承上启下的关键五年。对嘉定区而言,“十五五”将成为新旧动能完成转换、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的关键阶段。深化认识、聚焦关键、凝聚合力,嘉定区将以更前瞻的眼光、更开放的胸怀、更务实的态度,走出一条具有嘉定特色的现代化新型城市建设之路。

更具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扎实构建

始终坚定打好“汽车牌”,嘉定区不断巩固扩大独有优势,推动汽车产业继续在全市保持领跑、领先。“十四五”期间,产业规模稳步发展、产业体系持续完善、产业生态协同融合、空间布局不断优化、产业创新能力得到强化。汽车“新四化”总产出从2020年的942.9亿元飞速增长至2024年的2672.1亿元,年均增速达到29.4%。集聚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4500余家,汽车“新四化”相关企业600余家,其中智能网联汽车相关企业220余家,初步形成了软件研发、硬件生产、研发测试、检验认证、示范运营的智能网联汽车全产业链生态。

随着国际汽车城产城融合示范区加速构建,区域产业硬核实力不断提升,大众MEB工厂投产,引进爱孚迪、彼欧等一批高能级增量项目,推动存量传统零部件企业加快转型。产业载体特色更加凸显,嘉定氢能港构建功能集成完备的氢能产业体系,汽车创新港打造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特色汇聚的高品质创新园区,汽车新能港围绕新能源车关键零部件不断延链补链强链,法雷奥智能驾驶研发中心启动建设。“产业中心区”建设成效显现,为采埃孚、安波福等重点企业增资扩产提供空间载体和政策保障。

集成电路和生物医药两大千亿级产业逐步育强成势。其中,集成电路产业蓬勃发展,嘉定区依托智能传感器和物联网产业领域固有优势,推进集成电路全产业链发展,打响上海集成电路产业布局“一体两翼”之“北翼”的品牌效应。截至2024年底,区内汇集集成电路相关企业500余家。产业硬核实力全维度提升,区内布局完成国内首条8英寸“超越摩尔”研发中试线、12英寸先进传感器工艺制造中试线、6英寸MEMS光纤传感器特色研发小试线、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设备和材料验证生产线。围绕产业创新和成果转化,搭建国家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集成电路装备材料产业创新中心等12个产业服务平台,建设上海汽车芯片工程中心、上汽检第三方检测认证平台等。

生物医药产业加速起势,基本形成多点覆盖、上下游衔接、核心龙头企业引领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态势,截至2024年底,全区汇聚生物医药生产、研发、服务类企业共1818家。产业政策体系更趋完备,先后出台《嘉定区促进高性能医疗设备及精准医疗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及其2.0版《嘉定区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全链条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真仁堂药业临床制剂与新药中心建成投产,联影产业化示范基地二期、康德莱企业集团医用耗材产品研发总部基地、雷允上中药生产基地、新眼光眼科医疗器械生产基地、国际精准医学创新中心及产业化基地、博进医疗智能型医疗器械生产基地等重点项目稳步推进。瑞金医院国家医学中心建成启用。

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建设向纵深推进

“十四五”以来,嘉定区紧紧围绕现代化新型城市建设总目标,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进一步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奋力以全面深化改革更好支撑上海国际科创中心从“建框架”向“强功能”跃升。

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牢牢抓住创新策源一条主线,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产学研融合方面,持续强化产学研创新政策赋能和牵引作用,《上海市嘉定区关于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办法》《上海市嘉定区科技创新项目“揭榜挂帅”实施办法》等政策升级出台,支持推动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十四五”以来,立项产学研合作项目89项,撬动社会研发投入近1亿元。探索推动“成熟一批、发布一批”的“揭榜挂帅”常态化模式,共征集科技企业、高校院所的技术攻关、成果转化“揭榜挂帅”需求42项,促成立项16项,榜单总金额近1.2亿元。

强化院、市、区协同联动,发挥工程院高端智库作用,嘉定区持续推动中国工程院院士专家成果展示与转化中心建设,中心创新枢纽作用进一步凸显。组织开展“产学研联合创新对接会”等技术对接、学术交流活动,累计对接院士项目395项、企业需求104家,联动推进涂善东院士“航空发动机部件表面强化”、俞建勇院士“碳纤维纺织一体成型”、胡石林院士“核医学同位素药品”等院士专家团队前沿成果转化。构建“三库一平台”服务体系,汇总科技成果400余项、企业技术需求100余家次。新增上海市院士专家工作站14家。

高科技园区奠定创新之基,高质量孵化器引领发展,高能级平台激活创新动力,近年来,嘉定区多元科创阵地建设更加完备。院地合作方面,编制完成院地合作千亿级科技园总体发展规划,“嘉定科创核”、聚能小镇等院地合作重点区域规划。全区院地合作企业超过650家,院地合作年产出超亿元企业达到41家,总产出突破410亿元。校地合作方面,编制完成校地合作千亿级科技园等发展规划,校地合作科技园集聚各类企业近1100家,校地合作企业注册资本金超484亿元。孵化载体矩阵规模持续壮大,2024年新增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全区现有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20家、众创空间6家,区级双创载体2家。其中,新微创源于2023年入选首批市级高质量孵化器,正有序推进“Auto-Chip概念验证中心”“Bio-IC概念验证中心”合作共建,推进“未来光电子技术概念验证中心”及线上平台建设。

内涵丰富的历史文化名城特质进一步彰显

作为一座底蕴深厚、文脉绵长的历史文化名城,“礼乐嘉定、教化之城”已成为嘉定熠熠生辉的城市文化名片。“十四五”以来,嘉定区更加注重文脉传承、更加注重跨界融合,促进文旅商体展互导流量、互嵌资源、互相赋能,更好满足群众高品质多元化需求。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实现创新发展。深入推进“公共文化示范之城”建设,推动具有嘉定特色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发展,以优异成绩通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复核。着力推动书香社会建设,2023年获评首批“全民阅读推广城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不断织密。构建形成6个区级场馆、12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324个居村综合文化活动室、96个百姓书社、94个农家书屋和158个“我嘉”系列新空间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

公共文化服务品牌效应充分释放。立足“我嘉书房”建设经验与品牌示范效应,集群化融合公共场馆、社会资源、群众艺术团队等各方力量,持续打造以“我嘉”系列空间为阵地,“我嘉”系列团队为核心力量,“我嘉”系列活动为展示平台的公共文化服务品牌,满足市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的文化需求。“我嘉”系列公共文化服务品牌获评“2024中国群众文化品牌典型案例文化融入美好生活类创新案例”。

文旅商体展融合发展方面,嘉定区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促进嘉定历史文脉的保护与传承,形成嘉定特色文旅IP。深入推动“汽车文化特色之城”建设,紧密连接各类优质资源,推动文化旅游相互赋能发展。办好上海汽车文化节,创新打造“汽车文化+旅游+招商+消费”的多元化应用场景,全力打造高水平汽车文化盛宴。一体化提升老城历史人文旅游功能集聚区、安亭汽车文化旅游功能集聚区、嘉北郊野公园等乡村休闲旅游功能集聚区文旅效能,办好嘉定旅游节、南翔国潮大会、上海孔子文化节等节展活动,加快推进远香文化环、西门历史文化街区等重点文旅项目区块建设,不断做强嘉定文旅功能体验。

全球著名体育城市重要承载区加快建设,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水平居于全市前列。贯彻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制定落实《嘉定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等政策。构建形成合理布局、品质较高的体育场地设施三级网络,打造“15分钟体育生活圈”,“十四五”期间新增体育场地面积111.16万平方米,提前完成社区市民健身中心全覆盖目标。智慧体育服务惠及全体市民。推动“一网通办”拓展至公共体育服务领域,完善“全嘉云动”数字化服务平台功能,体育核心业务数字化转型成为全市标杆。

幸福美好之城锦绣画卷徐徐绘就

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持之以恒改善民生福祉,“十四五”以来,嘉定区以“大民生”转动“大发展”,持续为民众幸福“升温”“加码”,幸福美好之城锦绣画卷徐徐绘就。

教育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学区集团集群发展更加深入。进一步优化“两圈四区”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格局,引入大学资源,新成立上海大学嘉定基础教育集团、交大附中嘉定基础教育集团、上海师范大学嘉定基础教育集团。医疗卫生供给资源提升、服务提质增效。在推动瑞金医院北部院区扩容整合提升和上海市中医医院建设的基础上,迁建嘉定区中医医院,启动区中心医院整体改扩建,建成(并投入使用)嘉定区公共卫生综合大楼,新建(五)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其中,住房保障水平持续提升。2021—2024年,全区有序交付住宅小区101个,住房6.7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促产城融合,在重点区域筹措保障性租赁住房4.15万套、供应2.93万套。“一张床”筹措散发温暖,“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共筹集床位7284张。人才住房政策有力聚才引才,筹措供应人才安居房源2.3万套,“租购并举”货币政策补贴范围和力度逐步扩大。区级重点旧改项目西门历史文化街区征收工作顺利实施。“城中村”改造提速加码,完成城中村点位排摸122个,形成整体改造、规划拔点和整治提升三类推进计划,完成10个城中村整体改造项目认定。完成不成套房屋改造11幢,旧住房修缮改造137万平方米、惠及居民2.2万户。

高品质绿色生态空间持续拓展,相继建成吴淞江重点生态廊道等一批市级生态廊道,远香湖公园核心区景观改造、横沥河水岸文脉景观提升及贯通、环上公园(绥德公园、蝶语园)改造、档案馆公共绿地、嘉定入城口绿化景观提升、环城河沿岸绿化景观提升、南翔大居绿地等一批重点绿化项目相继完工。

嘉北生态涵养区形成全域共享的“绿色花园”。华亭镇优化全域生态环境,实施村级河道整治37.52公里,吉泾塘、界泾获评区级“美丽河道”,新增生态公益林510亩、完成重点抚育林地327亩。发展农文旅事业,毛桥、联一、双塘村成功创建首批“上海市乡村旅游重点村”。徐行镇重点打造“沪派江南”伏虎单元和伏虎村、大石皮村两大乡村振兴示范村。通过平移点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配套、“小三园”打造、人居环境整治等项目,对乡村生态空间、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和乡村治理等进行系统性重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


链接地址:https://www.shobserver.com/staticsg/res/html/journal/detail.html?code=jfrb&date=2025-10-20&id=469135&page=%E7%89%B911


https://www.shobserver.com/journal/article/share?id=469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