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波 张俊
上海作为共产党的诞生地、伟大建党精神孕育地、红色基因的发源地,在人民城市建设中将红色基因融入城市血脉,淬炼出城市更新的“红色密码”。
时值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强调要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坚持城市内涵式发展之际,以景观叙事驱动、活化上海“先锋IP”正当其时、独具价值。
转译精神,赋予符号意义
“风景”是红色文化传承的物质基础。城市更新可以通过对物理空间的审美再造,赋予红色文化符号象征意义。不仅仅是对革命历史遗迹的保护与修复,更是通过现代设计语言,将历史文化与当代城市景观相结合,使之成为传递精神力量的符号。
上海共有612处红色资源、177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50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41家革命场馆、12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如同一部立体的党史教科书,建筑里有故事、故事里有细节、细节里有精神。例如,上海的石库门建筑不仅是城市的地标,更是革命历史的见证。通过细致的文化解读和现代化的设计,红色基因得以在石库门老弄堂中延续,并被赋予新时代内涵,成为城市的文化名片和精神坐标。
好的城市是文明的容器,更是精神的载体。从兴业路石库门里的星火微光,到龙华烈士陵园的灼灼桃花,从四行仓库的弹痕砖墙,到陆家嘴的真理雕塑群,上海红色地标承载着定义城市灵魂的精神坐标。
中共二大会址改造工程精心保留了20世纪20年代石库门建筑的历史肌理,巧妙地融入周边现代设计之中。通过对石库门建筑元素的精细修复与再造,既保留了革命时期历史的痕迹,又赋予其新的生命力,使其在当代语境中焕发出独特的魅力。这种设计不仅是对建筑本体的再造,更是对历史记忆的传承与再现,使得每一砖、每一瓦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场景营城,融入市井烟火
“场景”是将历史文化融入现代城市生活的动态场域中,成为居民生活和文化生产空间的有机部分。一度,有些观点认为革命历史遗迹较难融入现代城市生活。然而,通过“场景营城”的办法,可以将红色叙事嵌入日常生活的空间。例如,在街道、社区、商场等公共场所,创造出既富有历史感又充满现代生活气息的文化环境,使其与居民的生活、工作、娱乐紧密结合,营造出富有活力的文化生产空间,推动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在“光荣之城”2024上海红色文化季期间,市民可以参与“沪西工人运动沉浸式体验线路”,感受上海工业文明的历史和红色精神。上海的“红色专线”项目将红色文化与城市交通相结合,打造了涵盖重要红色地标的旅游线路,使市民和游客能够在日常的出行中沉浸于红色文化历史。
在“光荣之城”2025上海红色文化季期间,在“最美外滩穹顶”下,19个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市民带来了探索问答、手工制作、文创体验、研学互动等形式丰富的“一站式”红色文化体验。精神叙事与生活场景相结合的场景营城思维,将红色文化从传统的展览模式转变为充满活力的城市组成部分。场景不仅让红色文化从博物馆的展品蜕变为会呼吸的城市风景线,也使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无缝连接,带来了更强的互动性和参与感。
跨越代际,促进文化共鸣
“愿景”是红色文化的传承,更是让红色文化在城市更新中焕发新的生命力,从而激发全社会特别是年轻人群体的共鸣。
随着科技的进步,数字化手段如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逐渐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红色文化的叙事不仅限于文字或图片的展示,还可以通过沉浸式体验、互动式学习等方式,使年青一代能够在更具参与感和互动感的环境中,理解和传承红色文化。
通过加持数字技术与虚拟现实技术的科技之翼,红色文化的记忆得以跨越代际传递。“数字一大”项目通过全息技术复原了1921年中共一大的历史场景,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使得历史记忆得以沉浸式传递。基于VR、AR等技术的数字传播与红色文化传承协同,伟大建党精神在代际传递中实现了从物理保存到文化内化的范式跃迁,铸就新时代人民城市的精神坐标。
综上可见,以景观叙事驱动红色基因活化的城市更新,可以构建一条从物理空间到精神认同的无缝转化链。让建筑成为“可阅读”的精神符号——这是“风景”对信仰的物化转译;“场景营城”的理念悄然融入人民生活——这是“场景”将宏大叙事溶解于烟火日常的智慧;红色记忆借浸润式体验穿透代际高墙——这是“愿景”对集体记忆的再次编码。
“风景—场景—愿景”三元重构的逻辑层层递进,让精神从符号升华为城市生命的呼吸。以“符号转译”激活物理空间、以“场景营造”缝合历史断层、以“创新体验”贯通代际认知的逻辑链条,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传承红色文化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路径。
当静态的历史建筑、文化遗迹渴望融入城市生命体,城市更新可以提供的不仅是弘扬和传承红色文化的对策,更是一种建设人民城市的新思维——让历史在风景中再现、在场景中活化、在愿景中传承。精神的火种,永不熄灭于时代变迁的洪流;信仰的坐标,永远矗立在人民城市的中心。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https://www.shobserver.com/journal/article/share?id=469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