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观新闻:领略上海名人家风魅力,汲取徐光启、钱学森、傅雷的家训智慧

发布者: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25-10-26浏览次数:10

来源:上观新闻 2025年10月26日

标题:领略上海名人家风魅力,汲取徐光启、钱学森、傅雷的家训智慧

作者:文汇报 许旸



“我没有专业,国家需要就是我的专业。”钱伟长先生这句掷地有声的话语,与钱氏家族绵延千年的家训精神相互激荡。“那一刻,编印这本书的想法愈发清晰。”近日,《上海百位名人家训家教》新书在上海首发。该书总策划、上海市地方史志学会会长王依群表示,上海这座城市孕育了无数名人名家,他们的家庭故事中必然沉淀着同样珍贵的家训智慧,值得我们系统挖掘、整理与传承。

《上海百位名人家训家教》通过生动案例与历史文献,为现代家庭教育提供宝贵启示,助力家风建设与道德传承,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推出。全书分“修身立德”“崇文重教”“敬业爱国”三个板块,精选上海自西晋以来百位名人的家训家教内容,涵盖徐光启、钱学森、傅雷等历史名人,展现“古今承续、海纳百川、中西融汇、多元并存”特色。这些家训故事反映名人们在教育子女、传承家风方面的见解和实践经验,展现这座城市的深厚底蕴和地域特色。

上海历来是名人名家辈出之地。这座城市的开放与包容、务实与进取,在无数家庭中沉淀下各具特色却又共通的家训内核:或强调家国情怀,或倡导勤勉笃学,或秉持诚信守礼,或追求开拓创新。流淌在家族血脉中的精神密码,既是名人名家成就自我的基石,也是上海城市精神的重要源泉。

如何通过家训家教,培养子女的品德、能力和责任感?如何在家风传承中,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该书序作者邓伟志指出,上海是优秀家风生根发育的城市,名人家教案例揭示了家训在培养子女价值观、维系家族和谐中的重要作用。《上海百位名人家训家教》不仅是家庭建设“催化剂”和治疗家庭病的“良药”,更是“家庭学”教科书。

比如“钱氏家训家教”2021年被批准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其中包含大量教诲——格局胸怀、善事国家、重德修身、崇文尚学、依道善为、克勤克俭、惠及邻里、和睦乡亲、人格守线、进退有度、以德配天。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钱旭红在序中谈到,书中收录上海54个姓氏的百位名人的家训家教典籍故事,展现了海派前行者、探路者的家训家教。其中,多元文化共存使得海派家教文化更有格局,不仅继承传统的天下观,而且越出宗族、兼济天下。不少家族兴盛后,都主动回报社会,如办学、办慈善机构等,体现了陌生人社会的社会共同体建设格局。邹奋说:“希望子弟长大后为国家为社会为人类谋幸福。”这些理念与现代教育理念契合,有利于培养人才。

上海师范大学中国近代社会研究中心教授徐茂明阐述了家国情怀在近代上海的传承和新变。华东政法大学党委书记郭为禄指出,应将家风建设作为纪检监察学科、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在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原主任洪民荣看来,家训家教是中华传统文化转化的重要载体,传承家训家教要形成社会性、当代性、年轻化。上海教育基金会理事长王荣华谈到,上海要发扬家训家教城市榜样和道德之光的作用,打破代际差异,长辈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潜移默化,让青少年向上而生,逐光而行。

主办方赠书推动家训家教文化走进公共文化空间、校园与社区

《上海百位名人家训家教》由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上海市地方史志学会组织编纂,列入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2025年廉洁文化建设重点项目、市社联第十九届(2025)学会学术活动月项目,还被列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第二轮)2025年度创新项目。

市地方史志学会已设有钱镠、方孝孺、黄炎培等名人研究专委会。“期待读者能从文字中读到家族的温度,感受到文化的力量,从中汲取养分,将优秀的家训精神融入当下生活与实践。”王依群希望《上海百位名人家训家教》能成为一扇窗口,让更多人领略上海名人名家的家风魅力,汲取家训智慧,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良好家风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链接地址:https://www.shobserver.com/staticsg/res/html/web/newsDetail.html?id=100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