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青年报 2022年11月28日 02版 要闻
标题:全面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程 把“真理的味道”送进校园
记者:刘昕璐
教师集体备课,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金课;成立专家宣讲团,进支部、进课堂、进宿舍、进课题……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以来,上海把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新理念、新提法、新论断,及时全面地融入到学校思政课课堂教学之中,将其作为贯穿思政课的核心内容进行讲授,让党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带着热气”进教案、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青年报记者 刘昕璐
教师集体备课打造思政金课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上海市级层面召开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集体备课会,邀请资深课程专家从高校各门思政课和中小学思政课角度进行领讲学习,就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内涵、重点难点把握、有机融入课程等方面提出教学建议。校级层面结合学校情况和特点开展校内集体备课,交流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心得体会。教研室则精准对焦课程,围绕专家领讲内容开展针对性教学研讨。
同时,上海充分发挥教研共同体优势,依托全国高校思政课“手拉手”集体备课中心,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集体备课会,指导高职高专联盟开展高职高思政课融入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备课会,通过上海高校马院同城平台开展民办高校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活动。
在上海交通大学,学校还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本科生思政必修课《新时代社会认知实践》,设置基础类教学、讲座类教学、劳动类教学、实践类教学四部分课程,实现思政理论课程和社会实践课程有机统一。上海交大介绍,学校充分利用上海市总工会丰富的劳模资源,聘请劳模为兼职授课教师,邀请他们走进《工程实践》课堂,向同学们传授党的二十大精神、工匠精神和劳动意识,聘请部分劳模为课程顾问,帮助学校完善和改进工程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
宣讲团进课堂进宿舍进课题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专业研讨到科研攻关,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同样迅速行动起来。学校为此成立了“百名书记宣讲团”,党的二十大精神辅导报告、集体备课会、红色文化实践等活动一场接一场开展,以实际行动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统计与信息学院发挥统计学、数据科学等学科专业优势,最近组建起了一支由党员领导干部、党员教授、博导、“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等组成的宣讲团,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开展“数说二十大”系列宣讲,为师生送上一堂堂专业特色鲜明、形式生动鲜活的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课程。通过立体多维的块面,致力于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学科专业、教育教学全过程,以“数说”的形式引导师生读懂新时代伟大成就,领悟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新征程上筑梦启航。
推进青少年宣讲新模式
电影《望道》思政课暨“星火”大中小一体化主题思政课首讲在复旦大学第二附属学校江湾校区“望道楼”小剧场开讲了。作为“星火”大中小一体化主题思政课首讲,“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队员、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翁冰冰给师生们主讲《陈望道与伟大建党精神》的思政课。
“希望以后我们星火可以进一步推动把‘真理的味道’送进大中小学。”翁冰冰说道。
宝山区教育工作党委充分调动学校党组织书记、思政教师、“青语”宣讲队、“红领巾巡讲团”力量,形成大备课组、大教研组,目前已经完成十个专题的宣讲提纲,着力打造一批“微党课”“微团课”“微队课”,让不同教师形成备课、宣讲合力,尝试用艺术化、情感化的方式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学校进课堂。
在黄浦区,以光明中学作为牵头学校的外滩学区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启动。光明中学教师处副主任、思政教师赵程斌介绍,依托上海社科院、上海交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复旦大学“博士生讲师团”等智库高校资源,进一步来提升一体化育人理念。
与此同时,申城的两所师范大学,纷纷发挥教师教育优势,打造主题教育品牌。华东师范大学近日组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家宣讲团,覆盖10余个学科专业领域46位理论专家。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生理论宣讲团发挥学科优势,打磨“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自立自强 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三大主题九个精品课程。
链接地址:http://app.why.com.cn/epaper/webpc/qnb/html/2022-11/28/content_137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