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探讨中国式现代化与知识体系重构 第二届上海师大青年社科论坛召开

发布者: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22-12-03浏览次数:36

来源:东方网 2022年12月3日

标题:探讨中国式现代化与知识体系重构 第二届上海师大青年社科论坛召开

记者:傅文婧


东方网记者傅文婧12月3日报道:由上海师范大学社科处、上海师范大学青年学术联盟(文科)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上海师大社科青年学术论坛12月2日举行。本次论坛以中国式现代化与知识体系重构为主题,来自学校多个学院的青年学者汇聚一堂。上海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林在勇出席论坛并致辞,上海师范大学副校长陈恒主持开幕式。

华东师范大学陈卫平教授以《寻求中国现代化道路与思考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近代以来的探索历程》为题,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内在联系,中国近代对此进行探索的历史逻辑是从洋务运动经过维新派,再到革命派,表现了探寻现代化道路和文明新形态的起步与转折。新中国诞生后,在改革开放前后的两个时期,马克思主义在和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中,探索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和文明新形态经过曲折而产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它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开创与中国特色主题、人类文明新形态连成一体。

华东师范大学吴瑞君教授以《学科融合的问题导向研究:知识体系重构的实践路径》为题,从知识生产模式和自主知识体系构建路径出发,探讨学科融合的问题导向与实践路径。同济大学陈强教授以《新形势下科技创新治理知识体系的建构》为题,指出新形势下科技创新治理知识体系需要从治理理念、治理体系、治理能力、治理模式和治理工具五个维度进行构建,需要形成独立的研究方法和分析框架,形成中国化的实践模式和叙事方式,以及标识性概念和原创性理论,实现新思想阐发。

复旦大学周葆华教授以《国际比较与新闻传播学知识创新:以中国受众研究为例》,从比较与知识创新的问题视角出发,分析了中国受众研究的四个阶段。在分析“中国受众研究”的国际比较与中国实践基础上,周教授强调不能盲目跟随西方研究,而应基于中国实践提炼概念并重视对话和共同发展概念,超越西方所设定的研究议题,运用现代社会科学语言,生成“地方性知识”,避免“学术殖民”。 

在上海师范大学青年学术联盟(文科)理事长蔡丹教授主持了青年学者回应与对谈讨论环节。人文学院方頠玮老师认为,中国式现代化问题,伴随着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这经历了百年多的发展历史,其中涉及到学术话语体系创新和学科的变革。教育学院张和云老师表示,从事科学研究的学者,要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自觉以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学术己任,以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为思想追求,在现代化研究领域拿出真本事、取得好成果,不断开创现代化研究的新范式,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的现代化知识体系。

音乐学院朱昊冰老师认为,美育归根结底是塑造人的教育。从人的发展来说,高水平美育不仅是审美教育,还包括了认知教育、情感教育、德行教育与人格教育,引导学生在艺术中感受身心的愉悦和精神的充实,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艺术素养,培养高雅趣味,引导学生树立美的理想、发展美的品格,培育美的情操,最终形成美的人格。


链接地址:https://j.eastday.com/p/1670056227037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