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7 日下午,商学院 “睿思讲堂” 系列讲座第10期开讲。本次讲座特邀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人口研究》杂志主编翟振武教授,以 “中国生育水平如此之低的特别原因” 为题,为现场师生带来一场兼具学术深度与现实关怀的精彩报告。

讲座由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党委书记张春丽主持开场。张春丽代表学院全体师生对翟振武教授的到来致以了最热情与诚挚的欢迎,她高度评价并充分肯定了翟振武教授在中国人口与经济、人口与社会、老龄化等领域所取得的卓著成就与深远影响力。

讲座中,翟振武教授首先揭示了中国生育率下降过程中“未发达先触底”的特殊现象。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在人均GDP、城市化率和平均受教育年限等指标相对落后的情况下,生育率却率先降至超低水平。这一背离表明,在中国育龄人群的生育决策背后存在着超越常规社会经济解释的、具有中国特殊性的强劲抑制因素。
翟振武教授指出,在诸多因素中,照料困境构成了一个在特定历史与社会背景下形成的沉重压力。中国的婴幼儿照料责任经历了从集体福利时代的“去家庭化”到改革开放后责任迅速“再家庭化”的剧烈转变。家庭在托育服务体系缺位的背景下,重新成为了照料压力的核心承担者。与西方发达国家在缓慢的家庭功能衰退过程中逐步建立责任共担机制不同,中国家庭在短期内承受了照料责任迅速回归、养育标准急速提高与自身照料能力持续下降的三重挤压,而制度性支持却未能同步建立,导致了当前严峻的照料困境。

与此同时,教育焦虑是抑制生育意愿的另一重要因素。翟振武教授指出,“学而优则仕”的文化传统塑造了中国家庭对教育的高度重视与通过教育实现阶层流动的深切期望。在当下,激烈的教育竞争——表现为优质教育资源稀缺、严格的“普职分流”以及就业市场中顽固的“第一学历”歧视——不断加剧着家长的焦虑。更为关键的是,这种系统性焦虑通过“教育责任返回家庭”的机制被直接转化为生育压力。教育成为一项需要家庭投入巨大经济、时间与精力的“长期系统性投资”,从而让许多家庭在“是否生育”及“是否多生”的决策面前望而却步。
最后,翟振武教授强调,要有效提振生育水平,政策制定必须超越普适性的经济补贴,转而精准破解照料困境、教育焦虑等具有中国特殊性的核心制约因素。具体而言,亟需通过立法将0-3岁托育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以化解家庭照料压力;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破除“唯学历”导向并引导社会树立多元成功观,以缓解家长焦虑。唯有多管齐下、靶向发力的系统性方案,才能真正移除育龄群体“不愿生、不敢生”的现实障碍。

在与现场师生的交流环节中,大家围绕翟振武教授讲座的核心议题展开了深入而踊跃的提问。大家不仅对照料困境和教育焦虑等制约因素表现出浓厚的理论兴趣,更结合自身观察与生活体验,从代际责任、性别分工、教育竞争等多元角度,进一步探讨其社会成因与个体影响。翟振武教授在回应中充分肯定了现场师生们的思考,并进一步强调,理解中国低生育问题不能停留在宏观数据与理论层面,更要具备将学术洞察转化为实践关照的能力。他期望同学们能做“接地气”的研究,让学术思考真正服务于社会发展与人民福祉的切实需要。

在本次讲座圆满落幕之际,余运江教授对翟振武教授的精彩分享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翟振武教授的报告立足翔实数据,洞察中国国情,深刻揭示了低生育现象的本质成因,不仅为师生提供了学术研究的新视角,也为理解国家生育支持政策提供了清晰指引。此次讲座让大家深刻认识到人口问题与社会发展的紧密关联,对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现实关怀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 “睿思讲堂” 将继续邀请各领域权威专家学者,聚焦社会热点与学术前沿,为师生搭建高质量的学术交流平台,助力人才培养与学科发展。
(供稿、摄影:商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