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解放日报 2025年11月21日
标题:三十一载播种希望,上海希望工程点亮百万青少年未来



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大坡乡皓威希望小学建成。

乡村教师培训——上海学校听课

希望网校——六安线下支教
一台打印机、一个保温水杯、一套冬被……自2021年起,每年春节前夕,总有一批心愿礼物被送到困境青少年手中,这是由上海共青团实施的圆梦“微心愿”活动。
一根根网线架起了知识的桥梁,让新疆喀什和安徽六安农村孩子们,聆听到上海大学生志愿者教授的英语、美术、音乐、朗诵课程……近年来,“希望网校”持续拓宽覆盖面,关注更多孩子的学习与成长。
上海希望工程于1994年起实施,2025年,已是上海希望工程实施的第31年。认真落实团中央关于“把希望工程建设成共青团在新时代新征程为党播种希望、呵护希望、培育希望、赓续希望的事业”的要求,上海希望工程按照团上海市委的部署,依托上海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上海市希望工程和青年志愿者指导中心(上海市爱心助学事务中心)实施希望工程公益项目,在服务青少年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促进教育公平、引领社会风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1年来,上海希望工程始终站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基层一线,累计为全国援建希望小学2500余所,援建红军小学400余所,资助困难学生22.1万人次,培训希望小学教师2.3万名(含远程培训),筹资总额达14亿余元。
帮助困境学子“圆梦大学”
“初入大学,我满心期待,却也因为家里经济困难感觉到很大的压力。”上海师范大学校园内,受助学子小胡分享了她的成长故事。进入大学后,希望工程的陪伴和爱心企业的帮助,让她对未来充满期望。她积极参与各种学术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希望有一天也能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为家喻户晓的民心工程,“爱心助学”“圆梦大学”助学项目旨在帮助解决重点群体的迫切问题,帮助更多青少年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本市的中小学生到在沪求学的大学生,一批批困境学子得到了帮助,感受到社会给予的温暖。
近五年来,项目汇聚社会爱心,通过博世智行致远计划、“中国茅台·国之栋梁”——希望工程圆梦行动大型公益助学活动、“Coach基金会·驰梦而行”大学生资助项目、欧莱雅“有意思青年”项目等各类公益项目发放的助学金和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和参与,累计资助5000余名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和中小学生,发放资助金超1200万元。今年,项目在落地新疆喀什的基础上,又将触角延伸到安徽六安,通过困难大学新生资助计划帮助更多困境学子“圆梦大学”。
在此过程中,上海希望工程牢记初心使命,用好共青团的组织优势,既广泛动员各界爱心企业、爱心人士踊跃行动,又有效动员广大青少年献爱心、受教育。同时,做好捐赠和支出公示,公开透明地开展公益活动,打造社会信赖的诚信工程。
主动服务上海对口工作大局
今年4月,来自安徽六安、安庆两地的50名希望小学骨干教师来到上海,开启为期6天的提升之旅。业务培训方面,不仅有业内专家带来前沿的教育理念和实用的教学方法,还有人工智能环境下“家校社”教育创新实践课程。上课之余,教师们还走进青少年职业教学指导及科创体验中心,参与中共一大纪念馆红色寻访活动。
2023年,经共青团中央批准,希望工程教师(上海)培训基地挂牌希望工程全国培训基地。自此,来自上海对口协作地区、对口合作地区和革命老区的教师们相继来到这里,学习符合实际需求与时代发展趋势的多元化课程,领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今年以来,基地高质量组织开展了8期希望工程教师培训,受益教师400名。
教师培训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希望网校”则利用互联网平台打破了地域限制,依托各高校大学生志愿者队伍,让优质教育资源触手可及。2019年至今,项目面向上海对口支援、合作地区师资力量不足的小学,以“一对一”视频直播方式,教授英语、美术、音乐、科普、朗诵、法治6门课程。
2025年,项目覆盖学校达126所,开设网课教学班达450余个,预计授课超2万课时,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互联网支教经验。来自上海外国语大学的阿依提拉·巴克,正是通过这个项目,成了家乡喀什泽普县赛力乡中心小学阔孜玛勒村教学点三年级6班的英语网课老师。
点亮青少年的“微心愿”
拿到由志愿者送到家的冬被时,一贯内向腼腆的小希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高兴地对家人说:“今晚就可以盖新被子了。”小希和伯父一家生活,看到由上海青基会发布的“微心愿”礼物清单后,一套保暖冬被成为他的小小心愿。在志愿者看来,小希年纪虽小,但一直孝顺懂事,“微心愿”活动给了这个不善言辞的孩子一个不用向家里开口的选择。
自2021年起,上海共青团圆梦“微心愿”活动已连续开展5年。5年来,共有16043名困境青少年通过这一公益项目,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善意和温暖。依托全市近200个社工服务站排摸各辖区困境青少年实际需求,新年第一天积极认领“微心愿”也已成为众多上海市民参与公益慈善的新风尚,心愿礼物则由社工服务站相关负责社工点对点送到青少年家中。
近年来,上海希望工程积极探索“互联网+公益”的筹款模式,通过创新动员机制,进一步提升筹资能力和筹资规模。上海共青团圆梦“微心愿”活动之外,“小叶子”志愿者通过捐赠步数来获得爱心企业的配捐的模式也十分新颖。在形成组织化和社会化紧密配合的动员机制之后,更多志同道合的爱心捐方被凝聚起来。
关键时刻,第一时间响应!上海希望工程还搭建了“希望同行”紧急公开募捐平台,高效动员社会力量。2025年1月,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地震,上海希望工程立即启动“抗震救灾希望同行——上海希望工程西藏定日县救灾特别行动”,紧急向西藏划拨10万元开展应急救援和灾后重建。2025年7月,紧急启动“防汛救灾希望同行——希望工程救灾特别行动”,共募得善款12万余元,全部用于受灾地区青少年学业帮扶。
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2007年,上海希望工程发出“捐建希望工程红军小学”的倡议,在红军长征路上援建红军小学,希望青少年永远铭记革命历史、缅怀英雄先烈、传承红色基因,同时,为长征路沿途老少边穷地区的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鼓励他们用知识改变命运,改变家乡面貌。倡议发出后,市民积极响应,纷纷慷慨解囊向活动捐款。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如今,全国已建成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命名的红军小学400余所。近年来,建成新时代雷锋学校200余所,红军小学也开展创建“雷锋班”和评选“雷锋好少年”活动,使红军小学有了新的跨越,为青少年汲取信仰力量、筑牢理想信念之基提供关键助力。
上海希望工程相关负责人表示,站在新时代新起点,上海希望工程将继续前行,不断探索创新,以更加精准、有效的方式,主动顺应现代公益慈善事业转型发展趋势,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全链条服务,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https://www.shobserver.com/journal/article/share?id=476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