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光明日报 2023年4月9日
标题:大城市里寻小虫儿 上海自然博物馆启动“上海昆虫家谱”公民科学项目
记者:颜维琦
上海目前的昆虫有多少?孩子在自家小区发现的昆虫叫什么名字?4月8日,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启动“上海昆虫家谱”公民科学项目暨2023年“我的自然百宝箱”系列活动,鼓励昆虫爱好者在大城市中发现小虫儿,一起来为上海的昆虫编“家谱”,助力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
(“上海昆虫家谱”公民科学项目启动仪式 摄影:魏娜)
据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2版)公布,中国共记录昆虫纲约3.8万种;2022年上海环境科学研究院数据显示上海市共记录有昆虫1519种。近年来,科学家仍能在上海陆续发现西郊公园毛角蚁甲等昆虫新物种。据昆虫分类科学家预测,上海昆虫物种多样性资源丰富,城市昆虫的“家谱”亟待进一步完善。
(上海自然博物馆展教中心网络科普部副部长余一鸣 摄影:魏娜)
“昆虫的家族非常庞大,我们要知道这些昆虫在哪里,名字叫什么,才能对某个区域做针对性的多样性保护。”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展教中心网络科普部副部长余一鸣介绍,“该项目正是以公民科学的形式,发动公众在上海各个区域、各个地区区寻找昆虫,帮助我们共同绘制上海昆虫家谱的科学性名录。”
活动将招募“自然联络员”志愿者,开展针对上海城市昆虫生物多样性的野外调查,搜集整理上海昆虫物种新纪录实证,按年度更新公布“上海昆虫名录”。
在上海16个区的各大郊野公园,活动还将招募入门级的小爱好者和昆虫采样调查团一起,参与核心采样过程,学习哪种昆虫可能会在哪里出现,如何鉴定等,在孩子心中种下一颗热爱自然、热爱昆虫的种子。
(对谈沙龙环节 摄影:魏娜)
“昆虫数量多,体积小,发现的季节也有局限性,单靠专门的研究人员去找,不一定能够找到,反而孩子却能找到。”对谈沙龙环节,来自上海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汤亮分享了一则他亲身经历的故事,“我的孩子很喜欢养叶蜂,我们小区楼下的桂花树上就有叶蜂的幼虫,已经养了两年,但是一直没有成功化蛹。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把标本给了相关的老师,才知道这个是他们多年来一直在寻找的昆虫,而这种虫子在我所住的小区里,随处可见。”
记者了解到,广大市民可以将采集、记录的昆虫分布信息上传到上海自然博物馆“听见万物”微信小程序,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宝贵的科学研究数据。今年下半年,公民科学家们的调查成果及研究数据还将以科普展览的形式在自博馆内展出。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自然博物馆还在启动仪式上推出了《上海陆生无脊椎动物识别指南》公益科普手册下载,供初学者入门;同时,上海自然博物馆与大城小虫工作室、上海师范大学环境昆虫学实验室联合发布《上海昆虫1000种》公益科普图鉴,提供给昆虫爱好者作为参考资料。
链接地址:https://difang.gmw.cn/ln/2023-04/09/content_36485718.htm
https://app.gmdaily.cn/as/opened/n/ad57c7f2863e4a1f83a76b43b5d1d92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