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第一教育 2023年4月26日
标题:上海师范大学用一场盛大的嘉年华,为学生开启“润心之旅”
记者:徐倩
“自从你们生了弟弟,就把所有的宠爱给了他,而我就像不存在似的。”面对“大孩子”的哭诉,舞台上的“父母”默然地低下头去……在“家校合作唤生机”的心理剧中,同学们将生育二胎引发的“大孩子”产生“同胞竞争障碍”的心理问题呈现得淋漓尽致。
以情景剧的形式呈现出高校危机干预中家校协同工作的难点,多方会谈探索系统联动干预的策略,这是4月21日上海师范大学组织开展的第十八届心理健康教育“润心嘉年华”活动中的一个片段。
本次“润心嘉年华”活动分为“润心研讨沙龙”“润心活动体验”和“润心风采展示”三大版块,为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在“润心研讨沙龙”上,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与发展中心主任吴燕霞就中心所承接的、市教委德育处立项支持的“家校协同工作推进”项目进行了主旨汇报,并提出了编撰《心理健康教师家校协同工作手册》的框架构想。
同济大学医学院教授赵旭东认为,必须明确本科生、研究生不是“孩子”,应该将其视为和教师一样的成年人,并积极动员家庭参与“家-校-医”融合。另外,还应重点关注具有较重心理疾病的少部分群体。
“相对于国外流水线般对待学生心理工作的方式,国内则对学生心理工作具有去功利化的关爱与呵护。”复旦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钱捷说,同时,她指出《工作手册》必须提供给教师们所需的专业知识。
上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主任李正云表示,《工作手册》应该具有“六性”:指导性,应侧重于指导而非研究;合作性,并非老师“搞定”家长,而是邀请家长参与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之中;对话性,应侧重于沟通而非给定答案;导向性,应对重点问题予以明确,比如特殊学生的就医问题;协作性,应协调各方面的资源加入到学生心理问题疏导过程中,比如警方的力量;操作性,应该让“菜鸟老师”也可以现学现用。
“此次活动由原来的‘心理月’变成‘心理季’,可以看出学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市教委德育处副处长杨长亮说。同时,他对《工作手册》的编撰提出了几点建议:首先,从主体角度来看,中小学生和大学生有很大不同,应该突显出大学生的特点,这样才能“因人施导”。其次,内容要有流程化的操作步骤,让教师们可以直接拿来用。第三是上海师大心理咨询与发展中心作为上海乃至全国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示范中心,《工作手册》要关注到全市高校的不同特点,这样才能发挥其在市级层面的引领辐射作用。
在“润心活动体验”中,上海师范大学物理系副教授方伟为天文爱好者们讲述了“上海师大星”的具体位置和发现过程,并诗意寄语“上海师大星,我看不到你,但我知道你在那里,你我心星相印。你的星途,我的学业、个人成长,彼此默默守护,岁月静好。”循着老师的声声演说,同学们身体仿佛也随之徜徉于浩瀚星河之中,内心得以宁静。
除此之外,“润心活动体验”现场熙熙攘攘,形式新颖的活动让人不由得参与其中,同学们脸上也纷纷洋溢着喜悦之情。据了解,全校13个学院根据自身特色共举办了十余项活动。人文学院举办了“春日汉服思古风”活动,大家沉浸式地体验着汉家衣裳,感受到了“始于衣冠,达于博远”的人文魅力,从而身心也得以净化;教育学院举办了“奇妙绘画探我心”活动,大家通过“房树人测验”来评估被测人的心理特征或心理活动,以此感知自身的性格特点、情绪状态等。另外,还有“一‘剪’倾心印心间”“传统文化绘历程”“指尖‘非遗’说故事”“人间草木扶人心”等异彩纷呈的心理活动,让大家在活动体验中认知自我、释放内心、向阳而生。
在“润心风采展示”舞台上,民乐、少数民族舞蹈、歌曲演唱等多种形式的节目轮番上演,驻足欣赏者不计其数,整个校园里也充满着浓郁的艺术气息。另外,真人扮演NPC进行暖心对话的“沉浸式健心体验”和以绘画方式挖掘校园之美的“湖畔养生写生”等活动,也引导着同学们在向他人倾诉与观察大自然中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
此次“润心嘉年华”活动由上海师大心理中心牵头,整合艺术中心、园区中心、各学院等多方资源,联动研工部、学工部、宣传部、团委等多方力量,从特色养心、文化传承、宇宙深思、生命体验、身心一体等角度出发,丰富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内涵,为营造和谐健康的校园环境、提升大学生群体的心理素养探索了新的实践方向。
链接地址:https://h5.newaircloud.com/detailArticle/21592417_30593_dyjy.html?sourc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