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海教育 2023年5月6日
标题:碳足迹、碳普惠、碳积分……这些学子交出新提案!
落实“双碳”行动,共建美丽家园!2022年,市教委、市生态环境局等10部门共同组织开展了2022年上海市青少年“双碳”方案提案大赛,鼓励同学们立足自身,发掘、研究身边的“绿色”议题,围绕垃圾分类、节能降碳、生物多样性、资源循环利用等领域,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经过层层筛选,在来自115所学校的229份作品中,共评选出特等奖8个、一等奖8个、二等奖8个、三等奖16个。
这些优秀作品,生动展现了上海学校生态文明建设和青少年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丰硕成果。即日起,我们推出“我为‘双碳’献一策——上海市青少年‘双碳’方案提案大赛优秀作品联展”,精选进入决赛的优秀作品,引领更多青少年和公众将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自觉行动。
本期为本次案例联展的第一期,来自五所学校、不同年龄段的沪上学子们带来了6个优秀作品,从不同的角度聚焦碳足迹、碳普惠、碳积分等话题,通过社会调研、数据分析、宣传引导等方法,响应“双碳”号召,下面让我们来深入了解一下本期优秀案例吧~
#1 生态文明视野下高校碳足迹调研报告
【选送学校】上海师范大学
【小组名字】生态文明实践团
【小组成员】刘丹梅、沈逸舟、高沈钰
大家知道碳足迹是什么吗?
碳足迹指的是:个人通过交通运输、食品生产和消费以及各类生产过程等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的集合。
减少碳足迹,不仅可以为我国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从长远来看更是为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打下了坚实的根基!
那么如何减少我们的碳足迹呢?
上海师范大学生态文明实践团对该校奉贤校区在校生的碳足迹进行详实的校园调研,获得了关于大学生“衣、食、用、行”碳足迹的第一手资料。
通过这次调研,项目组提倡:
1.周期性开展低碳活动
2.开展低碳教育选修课
3.低碳线上记录平台
减少碳足迹,当然离不开我们日常“衣、食、用、行”的小小举动。
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宣讲家、科研人、践行者!
1.生态文明的青春宣讲家:做一次以“绿色、生态、保护”为主题的研学或者向周边的人宣讲生态知识,提升公众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认同之情。
2.生态文明的青春科研人:聚焦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积极融入到相关科研团队,“研”以致用,守护环保绿。
3.生态文明的青春践行者:参加“护河行动”“无废校园”等多样的志愿行动,将生态文明意识外化于行。
链接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sI0fGVWjSCuUqxDGlGVmeA